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6篇
法律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利用边缘边虫DS-1株接种除脾易感牛,制备出补反诊断抗原。所制备的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建立了总量为0.6ml的补反诊断方法。对试验条件下人工感染牛的补反检出率为100%,安全区无假阳性反应。人工感染牛第5天出现补反抗体,感染后20~50天血清抗体达到高峰,以后开始下降,7个月后补反抗体消失。所制备的补反抗原与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大巴贝西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伊氏锥虫和日本血吸虫等几种血液寄生虫抗血清之间没有交叉反应。抗原保存期达一年以上。所制备的抗原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22.
微量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边虫感染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边缘边虫DS—1株接种除脾易感牛,制备出补体结合试验诊断抗原,并建立了边虫感染牛总量为0.2ml的微量补反诊断法。所制备的抗原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感染牛的补反检查,符合率为100%;自然条件下感染牛补反检查的符合率为92.3%;安全区牛无假阳性反应。人工感染牛于第10天可测出补反抗体,30~40天抗体滴度达到高峰,60天后开始下降。边虫补反抗原与瑟氏泰勒虫、双芽巴贝西虫、牛巴贝西虫、伊氏锥虫、肝片吸虫、日本裂体吸虫感染牛血清无交叉反应,与正常红细胞免疫牛血清反应为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23.
为便于人工感染和制作诊断抗原,笔者对牛的大巴贝西虫(Babesia major)、双芽巴贝西虫(B.bjgemina)、环形泰勒焦虫(Thcileria annulata)、环形泰勒裂殖体(Schizont)、牛边缘边虫(Anaplasma mairginale)和绵羊边虫(A.ovis)进行了超低温冷藏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卵黄原蛋白(Vg)基因对蜱虫卵的生理机制作用,参考GenBank中微小扇头蜱(登录号:EU086096)卵黄原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血红扇头蜱相关基因,将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并测序。对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分析,选取Vg基因的VWFD功能区设计表达引物,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Vg,并进行表达纯化。用Western-blot鉴定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获得的1 218bp的核苷酸序列片段与预期结果一致。系统发生树显示,血红扇头蜱与微小扇头蜱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两者之间的同源性高达93%,其次与变异革蜱、希伯来花蜱、肩突硬蜱的同源性分别为85%、78%、62%。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含有1个由221个氨基酸组成的VWFD功能区。该功能区重组融合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51ku。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与家兔抗血红扇头蜱全蜱阳性血清、家兔抗长角血蜱全蜱阳性血清、家兔抗残缘璃眼蜱全蜱阳性血清以及家兔抗草原革蜱全蜱阳性血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经表达Vg基因VWFD区域而制备的重组抗原对于不同蜱种血清具有广谱性。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环形泰勒虫裂殖体与牛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感染了环形泰勒虫裂殖体的淋巴细胞系为材料,构建了感染环形泰勒虫裂殖体的牛淋巴细胞系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首先,提取纯化细胞系的mRNA,经反转录合成第一条链cDNA,通过LD-PCR合成双链cDNA。柱层析剔除250bp以下的小片段;将双链cDNA与经SmaⅠ处理过的文库质粒pGADT7-Rec一起转入到酵母Y187感受态细胞内,双链cDNA与文库质粒会发生同源重组,经过抗性筛选即可得到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文库构建结果显示,该文库库容量达2.4×107 CFU,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在1 000bp左右,达到试剂盒建库要求。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环形泰勒虫微线体-棒状体蛋白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选取环形泰勒虫微线体-棒状体蛋白特异性和抗原性最高的一段开放阅读框进行RT-PCR扩增,将所获基因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进行表达,将表达产物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该基因的原核表达情况和表达产物的反应原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第470~650位氨基酸残基的特异性和抗原性最高。对诱导条件的摸索发现,在37℃、1.0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6h表达量最高,表达产物大小为43ku。Western-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能被环形泰勒虫阳性的牛血清所识别,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为后期研究微线体-棒状体蛋白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非洲马瘟(African horse sickness,AHS)是一种由媒介昆虫传播感染马属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为了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AHSVNS1蛋白并评估其作为亚单位疫苗组分的抗原性,本研究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AHSV基因序列,人工合成NS1全长基因序列,利用PCR方法扩增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后将其克隆到转座载体pFastBacTMHTb上,将成功构建的重组质粒pFastBac-AHSVNS1转化到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获得了含有AHSVNS1基因的重组杆粒Bacmid-AHSVNS1,将其转染到Sf9昆虫细胞内获得了表达AHSVNS1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SDS-PAGE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AHSV NS1蛋白大小为65 ku,且获得了纯化的重组AHSV NS1蛋白。将其免疫BALB/c小鼠,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试验显示获得了特异性的抗AHSV NS1蛋白多克隆抗体,其效价达1∶51 200。流式细胞分析显示,AHSV NS1蛋白免疫小鼠能够刺激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增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AHSV NS1蛋白作为AH...  相似文献   
28.
自我国黑龙江省尚志市野外采集的蜱体内分离出1株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并对其进行了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利用BSK H分离培养法,经暗视野显微镜和姬姆萨染色观察,菌体呈螺旋状。根据已报道的伯氏疏螺旋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结合参考文献设计的外膜蛋白A(OspA)基因引物经PCR扩增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各种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建立系统发生树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16S rRN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的伽氏疏螺旋体(Borrelia garinii)DK27(X8519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可达99.5%;Osp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报道的Borrelia gariniiKhab(AY502600)有较高的同源性,为93.6%。根据序列分析结果,认为该分离株属于Borrelia garinii基因型,命名为SZ,该菌株16SrRNA基因和OspA基因核酸序列已提交到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HM007279和HM007278)。  相似文献   
29.
阐述了DNA条形码的概念、DNA条形码基因的筛选方法、DNA条形码的优势与劣势和分析方法,概述了近几年DNA条形码在兽医寄生虫方面的应用情况,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对该技术的关注。  相似文献   
30.
(一)流行病学调查 1.分布:1985~1987年在发病季节用病原检查方法,在苏泊淖尔、吉日嘎朗图、温图高勒、古日乃、赛汉桃来5个乡和巴彦桃来农牧场对绵羊和山羊进行了边虫病调查。结果证明山羊的边虫病主要流行于吉日嘎朗图、苏泊淖尔两个乡和巴彦桃来农牧场的沿河草场上,流行区域为额济纳旗绿洲的腹地。每年春秋两季额济纳河水浸灌草场,属河泛地,低地草场类,是全旗最好的草场。草场生长有胡杨、柽柳、骆驼刺、黑果枸杞、芨芨草、碱草、红沙、齿叶、白刺、沙蒿、苦豆子、芦苇和其它杂草。植被盖度达40%~60%。在流行区,羊体上的寄生蜱主要有银盾革蜱(Dermacentor niveus),亚东离眼蜱(Hyalomma asiaticumkozlovi),和短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pumilio),哪种蜱是羊边虫的媒介蜱,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