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4篇
  免费   756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22篇
工人农民   474篇
世界政治   9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56篇
法律   3752篇
中国共产党   599篇
中国政治   1647篇
政治理论   688篇
综合类   47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74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770篇
  2011年   884篇
  2010年   1152篇
  2009年   1162篇
  2008年   1112篇
  2007年   1021篇
  2006年   1063篇
  2005年   958篇
  2004年   790篇
  2003年   606篇
  2002年   457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刑事和解是西方社会语境下孕育出来的一种新的刑事法思潮,它对西方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基于对刑事和解制度与规范刑法学系列理论"表象悖离"的相关论说的否证,为几度蒙冤的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辩护。刑法的个人本位转向、被害人学及恢复性正义的理论支撑视域都证明:刑事和解制度与我国"权威"规范刑事法理论存有内在的"悖而不离"。以我国"和为贵"的道德观念、公众的社会心理、经济绩效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等为视角对该制度进行理论纠偏与价值辩证,可以为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构建提供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2.
新时期的福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在治理理念、运行机制和有效载体上不断创新。在理念上,要正确认清省情,科学分析治安形势,不断创新“平安福建”建设的方略,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要求上来谋划平安建设;在机制上,要构建大综治格局、完善大调解机制、创新大服务模式、健全大防控体系、构筑大基础平台;载体上,有十户(厂、店)联防、中心户长制、“大调解”、治安捆绑问责制等有效载体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以及全方位、多层次的大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993.
韩国出兵越南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参加越南战争对于韩国来说是一次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在与美国关于越南战争问题的讨价还价之中,韩国不仅获得了大量的美国战争补贴,还获得了企业开拓市场的机会,同时在政治上增强了自身的国际地位和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因此,韩国出兵越南参加越南战争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一把利剑.  相似文献   
994.
中国法律文化的模式特征迄今尚无研究.运用文化模式论中的构型理论剖析中国法律文化,可一言蔽之日:官法.该官法的主要特征是,法律的合法性依赖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法律作为治之具,其功能是为配属职官实现职守.这一模式的生成原因是存在着一个强大的伦理解释话语系统,而系统话语的权力归属于官僚.  相似文献   
995.
上世纪以来,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注册会计师对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的审计法律责任的确定原则先后经历了"合同责任"、"已知第三人"的侵权责任、"可合理预见的第三人"的侵权责任等标准的逐步扩张的路径,90年代后又向较温和的"已知第三人"标准收缩。本文分析相关经典案例及其背后的法社会学原因,期望对我国法律界和会计界就注册会计师审计民事侵权法律责任之争议提供法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996.
在选择的过程中,人们常会出现"后悔"情绪。近年来,"后悔"现象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心理学界较有代表性的有:Kahneman和Miller提出的关于"做"与"不做"的标准理论,后有Gilovich和Medivec的时间模式,对短时后悔和长时后悔进行独到的探讨,国内学者张结海对前述模式出现的一些不一致提出了一些修正意见,并提出了"状态的继续"与"状态改变"的概念。但就后悔个人倾向性的研究却还比较少。  相似文献   
997.
费斯克认为,一个文本要成为大众的,就应当具备"生产者式"的特征。生产者式文本这个范畴,是用来描述"大众的作者式文本"的,对这样的文本进行"作者式"解读,不一定困难,它并未挑战读者从文本中挖掘意义,也不以它和其他文本或日常生活的惊人差异,来困扰读者。它并不将文本本身的建构法则强加于读者身上以至于读者只能依据该文本才能进行解读,而不能有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8.
鉴定结论被人们誉为"科学证据"。通过对13起错案涉及有关鉴定问题的透视,发现这一"殊荣"因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问题鉴定"使某些鉴定结论成了错案的"帮凶",这不仅导致了案件事实的错认,造成了司法不公正,同时降低了司法鉴定的公信力,最终影响了诉讼效率。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在取消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内设鉴定机构的同时,准许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这种制度是否合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Gu Xin 《当代中国》1998,7(18):271-301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s and the party‐state in 1980s China. By drawing insights from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the author proposes a new theoretical model, which is called ‘plural institutionalism’,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conceptual schema of ‘civil society against the state’ currently prevalent i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o examine the explanative power of the new model,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activities of four groups, which represented the four organizational forms of Chinese intellectual public spaces in the 1980s, is presented. The shaping influence of historically evolving institutional configuration upon different actors’ political preferences is highlighted to explain the diversity of the relational patterns between intellectuals and the party‐state. In the final part, the analysis centers on the institutional channels that linked intellectuals and students, and reveals the role of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 shaping intellectuals’ political preferences, choices, and actions in the Tiananmen Movement of 1989, giving an explanation of why Chinese intellectuals failed to prevent the student's movement from its tragic radicalization.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