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8篇
法律   500篇
中国共产党   147篇
中国政治   284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4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在领导和亲自参加制定1954年宪法的过程中,毛泽东以科学的态度对立宪权的归属、立宪权的行使、立宪程序的遵循、宪法内容的正当性、宪法外在结构的合理性等立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探索。其科学立宪思想为我国的宪政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如何以科学精神完善宪法,依宪执政,进而依宪治国,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监狱警察的工资问题,不仅关系警察的切身利益,关系对警察履职的警务保障,关系对警察队伍的依法管理,还关系当前监狱工作的改革成效和发展进程,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拟围绕《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警察工资的法定性谈一些个人见解。一、关于警察工资的法律保障警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提出加强党的执政环境研究的命题,提出并构建中国特色的环境政治学,是对我们党加强执政环境建设研究的积极回应,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丰富内容,指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所在,明确了当代中国的道德评价体系和道德评价标准。高屋建瓴,切中时弊,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各级领导干部应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为全社会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开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注重实效,必须把学教活动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时的科技宣传工作 ,对新闻工作者的科技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舆论的超前原则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科技素质 ,已成为当前新闻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社会政治稳定是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前提条件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思想 ,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尼泊尔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际援助,而近年来国内政局的持续动荡使得国际社会的援助逐渐减少,给尼泊尔的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简要回顾了尼泊尔接受外援历史,着重介绍了2004年接受外援情况,并对外援特点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科技革命与政党政治关系的历史因缘的追溯入手,探讨科技革命对政党的深刻影响及其挑战。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传统党建模式进行深刻反思,并结合新的科技革命的影响与挑战,进一步探索中国共产党传统党建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宁松  王志华 《河北法学》2007,25(1):188-193
法官在关键证据的认定中会出现利益偏差并导致证据认定结论出现差异,这主要是对利益进行衡量的结果.利益衡量方法有助于提升法官的认证能力,但由于法官运用此方式的不规范性,因利益衡量偏差导致司法不公正的现象比较突出.利益衡量方法作为法学方法论,应当运用到法官证据认定环节.规范法官认证中的利益衡量应首先把握价值衡平方法,并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前提下依据不同诉讼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