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4篇
综合类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松  王志华 《河北法学》2007,25(1):188-193
法官在关键证据的认定中会出现利益偏差并导致证据认定结论出现差异,这主要是对利益进行衡量的结果.利益衡量方法有助于提升法官的认证能力,但由于法官运用此方式的不规范性,因利益衡量偏差导致司法不公正的现象比较突出.利益衡量方法作为法学方法论,应当运用到法官证据认定环节.规范法官认证中的利益衡量应首先把握价值衡平方法,并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前提下依据不同诉讼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监狱法》的适用为我国改造罪犯、保障人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监狱法》也存有一些立法上的盲点,例如对服刑能力的规定就是如此。服刑能力是罪犯接受刑罚惩罚的能力,对一个具备完整服刑能力的罪犯实施惩罚是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的,但是,对于一个服刑能力有缺损的罪犯实施强制性改造则是非人道的、非正义的。我国对服刑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立法上还有许多空白之处,这就使得服刑能力成为刑罚改造实践中的一个盲点。  相似文献   
3.
服刑能力是罪犯接受刑罚惩罚的能力。对一个具备完整服刑能力的罪犯实施惩罚是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的,但是对于一个服刑能力有缺损的罪犯实施强制性改选则是非人道的、非正义的。对服刑能力应当予以必要的关注。服刑能力的认定程序、认定标准以及服刑能力受限者的法律处置方法在《监狱法》应当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4.
不起诉的拘束力.是指赋予公诉机关的不起诉决定一定的排它稳定性.并对诉讼阶段变动等起着一种相对的控制作用.即赋予它一种类似于法院判决的“既判力”的作用.从而确认不起诉决定对诉讼的控制与稳定作用.并有效地保障不起诉决定的权威性与稳定性。特别是体现尊重程序有序性与安定性的精神,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程序参与者特别是被追诉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鉴定结论是认定案件事实的一种重要依据,但是有些弱势群体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而无法进行鉴定以至于其无法举证,最终导致其诉讼权利、实体权利都得不到保护,所以应当建立一种司法鉴定的法律援助制度.本文从问题之由来、建立之依据和问题之解决三方面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被追诉方的求审权属于广义上的诉权的一种 ,在刑事诉讼中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 ,并体现为五个方面的具体权利性要求。我国目前对求审权问题尽管有一定的规定 ,但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论陪审制度的价值功能及其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陪审制度作为公民直接参与司法活动的民主形式和公民权利的保障制度,受到了众多国家的青睐。陪审制度于清朝末年被引入我国。在我国现行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三大诉讼法中都有规定。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其缺陷也日趋明显,以致于部分学者呼吁取消陪审制度。①笔者认为,唯有准确分析陪审制度的价值功能,客观评价和合理完善其制度缺陷,方能显示出陪审制度在追求审判公正、司法民主中的强大生命力。 一、陪审制度的价值功能分析 公元前6世纪,雅典时期著名政治家梭伦领导了一系列改革,其措施之一是设立了陪审法院。②这大概是西方国家最早出现…  相似文献   
8.
现代司法理念直接作用于司法领域 ,其与司法公正并非简单的辨证关系 ,而是一种互动契合关系。国内广泛移植西方现代司法理念的做法是一条充分实现国内司法文明及现代化的捷径方式 ,但“全面移植论”是幼稚的。为此 ,应当对司法正义标准、法律调整方式等先进司法理念实行与国内司法实际有机结合的现代化改造 ,探询一条“扬弃”式的现代司法理念“本土化”的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9.
宁松 《河北法学》2007,25(5):191-196
在刑罚执行法律关系中服刑人是受刑主体,但是在我国,服刑人的主体地位在诸多方面存有缺失.例如,服刑人无权选择服刑机构,无权获得律师的法律援助等等,这种状况是不利于服刑人权利保障的.为此,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弥补.  相似文献   
10.
宁松 《法学杂志》2005,26(2):92-94
刑事被告人的诉讼目的具有独立的价值,它是刑事被告人作为诉讼主体的必然要求,其根基就在于刑事诉讼的诉权。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刑事被告人的诉讼目的在于通过公正的司法使社会的法治与安全得到维护;从实践的角度看,其具体的诉讼目的在于通过程序的正当性,及时充分地实现求审权,以获得公正的实体裁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