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21.
官德四看     
任敏 《先锋队》2012,(16):14
领导干部的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尺度。相对于普通人而言,领导干部手中握有或大或小的权力,能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正确行使权力,需要制度和纪律的约束,更离不开道德的力量。"官德"是领导所应恪守的职业道德,是从政之道、为政之德,是用权的行为规范。一个官员官德如  相似文献   
22.
青少年文化异化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敏 《青年探索》2003,(3):35-37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社会青少年文化中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剖析,指出当代青少年文化在语言、符号、价值观、规范、行为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各种文化异化现象的表现,并就其中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3.
4月20日以来,公安部部署指挥20个省市公安机关开展集中行动,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取得了重大战果。截至目前,各地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936人,依法刑拘978人,挖出非法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44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024起。  相似文献   
24.
任敏 《青年研究》2002,(7):14-21
高校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影响正常生活。本文运用个案调查方法 ,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 ,得到有关大学生“网迷”的上网情况及生活状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5.
去年十月四日深夜,湖北鄂城五區蘆洲鄉羣衆從睡夢中被喚起來開‘緊急會議’。快下山的上弦月兒,無力地照着沒精打采的揉着眼睛的羣  相似文献   
26.
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本质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基础.民主法治本身是一种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中,它居于首要位置和高一个层次,直接决定、制约和影响着其他五个特征.因此实现社会和谐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27.
流出精英与农村发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任敏 《青年研究》2003,(4):8-12
农村精英大量流出是过去二十年中国农村的重要特点。精英流动成为资金、技术、知识、信息、观念向农村转移、促进城乡沟通以及村庄精英资源整合的重要机制 ,为乡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精英流出也割裂了村庄的精英资源 ,对农村整体的发展 ,包括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组织建设、文化承袭等都产生负面影响。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 ,农村精英大规模流出的机会成本越高 ,乡村更需要精英回归  相似文献   
28.
任敏 《法治纵横》2011,(17):15-16
通过对2003年以来公开报道中能够找到的72位亿万富翁死亡案例进行梳理,得出的数据显示,15名死于他杀、17名死于自杀、7名死于意外、14名被执行死刑、19名富豪积疾早逝。数字足以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29.
在当前乡村关系持续减弱,传统乡村治理效能的发挥面临人力、物力、资源匮乏等困境的背景下,专业社工参与乡村治理何以可为?本文从关系视角出发,以Q县H村的案例为例,剖析“五社联动”实践中专业社工介入乡村治理的机制。研究表明,专业社工基于利益性、优势性和协同性促进村庄中各主体间的联动,以促进乡村关系空间性、社会性和情感性的联结,重建“熟悉感”,重构村庄关系。关系的营造产生社会资本,促进乡村治理自治力量的挖掘和培力,激发了村庄内部的资源动员,促进了乡村治理。“五社联动”同时提供了关系联动、人才培育、资源拓展的实践机制,使得资源和人才匮乏的村庄具有了突破约束、自力振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0.
三命说是汉代儒者提出的一种命运学说。由于相关材料简略而混乱,该学说的理论观点至今未得到澄清,其理论价值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受到王充的批判与道教佛教命运学说的冲击,但是这种学说具有一定的理论合理性。这种学说是对此前儒家命运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对盲目命运论与道德定命论的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