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6篇
法律   5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论刑事立案前的初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长永  杨柳 《河北法学》2006,24(1):58-62
刑事立案前的初查在我国刑事诉讼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但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此却没有明确规定,使得初查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不明确,在实践中导致了许多问题.但从应然的角度分析初查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初查实质上就是侦查性质的调查活动,属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范畴;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取消立案的独立性,从立法上明确规定初查制度,以同理论和实践相吻合.  相似文献   
42.
孙长永 《中国法律》2007,(5):17-19,72-75
一、公正审判权的国际标准 根据《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世界人权宣言》以及联合国及其下设机构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任何人的人权都应当得到有效的保障,为此.每一个人在其个人权利发生争议或者被指控犯罪时,都有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公正审判权可以说是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确认的一项核心人权,其主要内容大体上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43.
检察官客观义务与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察官客观义务理论起源于德国, 后在意大利、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也有广泛实践。该理论认为检察官应该"客观全面履行职责, 不仅要追诉犯罪, 还要关注犯罪人的权利保护",这些主张有助于克服大陆法系国家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近年来, 在奉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英美法系国家, 检察官客观义务理论也日益被重视, 并获得了发展。7 月上旬,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与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在湖南平江举办了 "检察官客观义务学术研讨会", 本刊结合该次研讨会的成果, 邀请专家学者撰文, 组织了检察官客观义务专题,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4.
按照普通人的思维逻辑,检察官既然是承担控诉职能的主体,其全部活动的基本指向应当是获得法院的有罪判决。既然如此,为什么他必须事先向辩护一方开示证据,为  相似文献   
45.
论建立无证拘留制度孙长永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制止犯罪、查获罪犯的重要强制措施。为了保证公安机关依法正确行使拘留权,防止滥拘无罪或者不该拘留的人,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我国刑诉法第43条规定:“公安机关拘留人犯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该条对公安机关的拘...  相似文献   
46.
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47.
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对刑事程序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审判中心主义是法治国家公认的一条基本刑事司法原则,它是民主社会公正彻底地解决政府与个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客观需要,对于两大法系的侦查、起诉、法庭审理和上诉程序以及刑事证据法则都有重要的影响。我国诉讼法理论通说承认这一原则,但在现实司法中审判尚未成为刑事诉讼的中心,应当采取有力措施逐步由侦查中心主义向审判中心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48.
沉默权的是非之争与正当根据(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长永 《现代法学》2001,23(4):55-63
英美国家关于沉默权的争论并没有完全否定沉默权的意思 ,而只是对沉默权的具体规则有不同意见。沉默权是一项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 ,它既有重要的诉讼价值 ,又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但一些国家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它进行的限制均附带有严格的条件 ,沉默权的基本精神并没有受到损害。坚持和发展沉默权制度 ,仍然是当今世界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49.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价值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据开示在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中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在域外也有广泛的成功实践。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检察机关在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开始在证据开示方面作积极探索,有的地方已经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2008年6月1日,修订后律师法实施,律师阅卷权、调查取证权等权利进一步扩大,在证据开示方面检察机关面临新的挑战。为深入探讨证据开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刊以此为专题推出一组稿件,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