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法律   2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彭中礼 《北方法学》2013,7(1):102-110
法律形式与法律渊源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我国学者一般将之作为等同的概念使用。这种观点导致了某些学术上的混乱,也导致法律形式和法律渊源各自的作用没能够充分发挥。正确界定法律渊源和法律形式,是实现二者区分的逻辑起点。法律形式是法律文本的表现方式;法律渊源是裁判规范的集合体,法官从中发现裁决案件所需要的裁判依据和裁判理由。由此可以得出二者之区分:从实践来看,法律渊源之法是指司法之法,法律形式之法是指立法之法;从内容来看,法律渊源之法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规则体系,而法律形式则是具有一定封闭性的规则体系;从路径来看,法律渊源之法是在司法适用过程发现和寻找的,法律形式之法是立法中形成的。司法适用之法完全局限于制定法之时,二者会出现种属统一,但是其概念内涵依然有着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22.
“肯定性行动计划”的法理学思考——以平等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针对黑人等少数族裔和妇女的生活困境,美国政府实施了所谓的“肯定性行动计划”,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对平等理论的一次实践。但美国许多白人认为“肯定性行动计划”是“逆向歧视”。平等应该是绝对平等与相对平等的统一,是抽象平等与具体平等的统一,也是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的统一,更是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统一,从而反驳了“逆向歧视”论者乃是把平等绝对化的表现。此种研究路径对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3.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求法治现代化。算法能力的不断提高,大数据的深度应用,人工智能科技的飞速发展,成为国家智慧法治的重要科技手段。科技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不断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拓展法治的重要实践路径,有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通过智慧法治进一步稳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形塑公民的主体思维,以及整合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新时代国家治理必然面临的重大社会变革,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宣言。国家治理是现代科技应用的重要场所,不断深入整合现代高端科技,塑造国家治理的科技路径,使之成为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科技引擎,演绎现代法治发展的重大历史篇章。  相似文献   
24.
论索赔与菲迪克(FIDIC)合同条件下施工企业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迪克(FIDIC)合同是集工业发达国家土木工程建筑业上百年的经验,把工程技术、法律、经济和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个合同条件。FIDIC合同条款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在中国以及中国建筑业融入WTO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接受国际化以及世界趋同的潮流。在应用FIDIC合同时,要注意索赔与反索赔的具体应用,由此思考FIDIC合同条款下施工企业的保护,更具有符合时代潮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法治的发展促进了权利思维的普遍化,用权利话语思考社会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常态。这可以在“范跑跑”事件中体现出来。“范跑跑”事件存在“权利论”和“道德论”两种观点。但是,从权利的根本属性来看,范美忠的行为既是权利的,但是又不完全是权利的;既是道德的,但又不完全是道德的。权利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实现社会合作的基本要求。权利的享有并不是绝对的,还应当承担适度的责任一来自道德的、社会的责任要求。  相似文献   
26.
27.
高房价背景下住房权之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中礼 《北方法学》2011,5(1):93-105
高房价已经成为困扰我国民生发展之大问题。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高房价发生的原因及其不合理性,指出高房价违背市场规律,违背社会上多数人的利益和期待,违背人们的社会正义感,并在此基础上从住房权的视角对此给予充分的反思,且在考察列国关于管制高房价的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保障住房权的法律制度体系构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8.
彭中礼 《时代法学》2008,6(3):40-48
社群主义是在批判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社群主义对罗尔斯正义论的逻辑起点、价值取向和终极目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逻辑起点上,罗尔斯建立起了个人——社群观,而社群主义建构的是社群一个人观;在价值取向上,罗尔斯认为“权利优先于善”,个人权利是正义的价值取向;而社群主义建构的“善优先于权利”的观念,强调个人权利必须在社群中去实现。在终极目的上,罗尔斯追求正义作为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而社群主义者认为正义只是美德之一,并强调公益及将其作为社群的终极关怀。社群主义的批判立场是一种不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挑战。但社群主义理论对我国法治建设存在可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9.
社群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的主流学说之一,其产生有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政治文化背景。从社会发展来看,贫富分化和新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加强人际联合已经成为时代的必须,且与新型知识经济等经济发展模式相应的新社群正在兴起。从政治文化背景来看,社群主义思潮的产生与自由主义鼓吹权利神圣导致美德沦失的时代问题密切相连。从理论前提看,罗尔斯等自由主义的正义论、“新人权运动”或“第三代人权运动”等为社群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30.
2008年中国法治政府建设伴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在这一年,中国的法治政府建设围绕无边大爱这一新的历史主题,开始了行政程序建设的新实践,同时围绕着限制公共权力、信息公开、有权必有责等主题,实践了新的法治政府追求,为和谐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