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6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社会管理中兑现“看得见的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有一条古老的法谚云:"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条法谚的意思是说,正义作为人类社会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它的实现不仅具有无可质疑的合理性,而且还应当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确实,对正义的追寻,  相似文献   
2.
人类道德精神的发展和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从信念伦理向责任伦理转化和升华的过程。只不过囿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有的国家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有的国家(例如我国)迄今尚未实现这种转化。即便是在己经实现了这种转化的国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德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以大量丰富翔实的材料说明,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救赎伦理以追求灵魂的得救为绝对价值,因此,它从本质上说来是一种信念伦理。只是到了中世纪晚期,经由路德宗、加尔文宗的新教改革之后,才使得“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3.
法治战略与民族法治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治战略与民族法治精神的培育蒋先福一所谓法治,顾名思义,即依法而治。任何国家或民族步入法治化状态,都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创设以下两方面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主客观条件:一是要有一整套尽可能详尽的、忠实地反映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4.
法治的文化伦理基础及其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和培育与法治相适应的文化伦理基础,是法治及其实现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之一。本文侧重从中西法治历程比较的角度探讨法治与法文化伦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回顾和分析我国现阶段法文化伦理基础缺失的社会历史原因,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把法文化伦理基础的建设与市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文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构成之中去,并将其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主体性内容;充分重视本土文化伦理资源,积极开拓利用其中的有益成份;切实树立大法学教育观,探讨和建立各门学科和各种传媒通力合作的法文化伦理教育传播机制,以促进我国法治文化伦理基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立法协商是协商民主引入立法程序的具体表现,为保障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提供了新思路,在中国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效果。中国特色立法协商源于建国初期的实践,考察其发展演进过程,先天性不足造成的困境制约了其在法治视域下的作用。对其本土化路径的探析,可从立法原则、立法成本、立法形式以及传统文化中寻求解决思路,以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法治和立法的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6.
形成权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普世价值的必要形式。而这套价值观念最初是以形而上学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显得没有存在的意义。但事实上,价值的普遍性与形成权的特殊性一直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只是未被发现罢了。对形成权制度与价值体系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就是揭示这种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蒋先福  陈媛 《时代法学》2008,6(6):50-54
判词是古代司法官员审理案件的具结文书。中国古代判词融情、理、法于一体,运用情感和道德的说理艺术,具有明显的伦理化色彩,但其注重寻求个案的实质正义和宣教意义,不失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份值得珍惜的遗产。重新认识和评价古代判词的内在精神实质及其效用,有利于革除我国现行司法判决文书刻板化、程式化的弊端,推动司法文化的改革和进步。  相似文献   
8.
以法律权利为视角,以社会学实证的研究方法,考察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现实保护以及二者在现实中存在的差距,可以发现,农民工权益在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条件下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认可,侵犯农民工权益的现象普遍存在.保障农民工权益要在全社会形成价值认同,即政府、社会、资方与农民工之间在农民工权益问题上达到一种价值共识,形成广泛认同的价值理解机制.农民工也要走自我发展之路,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9.
现代敬业精神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敬业精神的重塑●蒋先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人类职业精神状态的进步也如同社会形态的进步一样,是由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所引起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相统一的辩证过程。其连续性的一面表征着前后相继的量的积累;其间断性的一面表征着推陈出新的质的飞跃。当代中...  相似文献   
10.
“肯定性行动计划”的法理学思考——以平等理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针对黑人等少数族裔和妇女的生活困境,美国政府实施了所谓的“肯定性行动计划”,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对平等理论的一次实践。但美国许多白人认为“肯定性行动计划”是“逆向歧视”。平等应该是绝对平等与相对平等的统一,是抽象平等与具体平等的统一,也是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的统一,更是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统一,从而反驳了“逆向歧视”论者乃是把平等绝对化的表现。此种研究路径对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