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法律   5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51.
构建和谐世界视阀下的区域法治研究和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法治是建构世界法治秩序以及深化依法治国方略中的一种崭新的法治形态。开展区域法治研究和建设,不仅有利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法治保障,也是为建立和形成“国际区域法治秩序”以及“世界法治秩序”,进而为顺利建设和谐世界所必需。为此就应积极开展国际区域法治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52.
论西部可持续开发战略的法治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 ,我国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建立强有力法治保障体系并举 ,为此 ,就应完善西部开发法律体系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及投资环境 ,为西部开发五大战略重点的实施提供有效可行的法律手段 ,并应在西部推行经济特区制度 ,健全行政合同法律制度以及充分利用BOT方式来促进西部建设。  相似文献   
53.
从法治中国视阈下审视区域法治研究,区域法治在内涵上包括国际性区域法治、大中华范围内区域法治、中国大陆地区区域法治。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区域法治又可分为准区域法治、关联性区域法治和综合性区域法治。区域法治研究应该是区域法治建设的当然随行,并且区域法治又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区域法治建设丰富法治中国建设内涵,只有在区域法治实践中才能逐渐总结和提炼出法治中国制度形态。区域法治建设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实践基础和现实载体,是法治中国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而与此同时,法治中国建设又为区域法治建设提供合法性基础和方向性指引,并将区域法治经验和成果整合在法治中国建设的框架中来。为此,需要法治中国视阈下推进区域法治建设。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和健全区域开发和发展法律体系;应加强各省、市、区之间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协调与合作;必须多方面地营造区域开发和发展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5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政职能的扩展,规划已成为政府服务社会的重要手段。由于行政规划制度的缺失以及学界研究的匮乏,其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对行政规划的源出、概念及性质等问题进行尝试性分析,并将其纳入法治规范,以期更好的实现行政目标、维护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  相似文献   
55.
许多现代国家都面临着官僚体系规模恶性膨胀的难题,其原因在于治理方法有缺陷,即作为公共服务者的社会公众缺乏影响官吏规模的程序性权利,无法对行政编制的规模进行有效控制。政府“自我约束”式的编制管理难以取得成效,只能通过“公共选择”性的法律约束方式控制政府规模,行政编制制度的法典化才是治理政府膨胀现象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6.
国家赔偿制度发展的宪法支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家赔偿取得权、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别是宪法支撑国家赔偿制度发展的“一体”和“两翼”。国家赔偿取得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应当以保障国家赔偿取得权为重点。第四次修宪特别突出的“人权保障”和“政治文明”分别对国家赔偿实体和程序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宪法支撑,国家赔偿制度的修改必须体现这些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57.
文正邦 《现代法学》2006,28(2):41-51
社会文明最终要体现为社会组织的文明,社会的和谐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和谐,促进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化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因此,对非政府组织的涵义、性质和特征,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方式和分类,以及中国非政府组织运作及其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文章系统论述了构成法的主观精神性要素同制约法的客观物质性要素(集中表现为意志与利益)之间的关系这一法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由来、深化扩展及各种表现和构成;进而阐述了为解决好法哲学基本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包括权利与义务、自由与必然等在内的法的若干基本矛盾关系.从而为我们提供了透析纷繁复杂的法现象的一种根本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9.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史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①人们的理论思维不仅一般地体现在作为各门科学之概括和总结的哲学中,而且具体地体现在作为每一门科学之思  相似文献   
60.
<正> 由西南政法学院和北京大学法律系、《社会学研究》编辑部、法制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二次法律社会学理论研讨会于1988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重庆召开。会议依次围绕法律社会学基本理论、法律实效和法律文化三项论题进行了讨论。与会者联系我国法制建设的实际,探讨了法律的社会效果和功能,指出法律实施效果不佳是当前法制建设中的严峻问题,法律社会学研究则因其经验实证方法及注重实际操作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