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51.
中国传统纠纷解决机理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伦理化司法的确定性和可接受性、诉调时接的传统、实质正义解决纠纷的传统、限制诉讼与终结诉讼机制.对这种独特的纠纷解决机理,应辩证认识,合理运用,实现纠纷解决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52.
离婚标准问题与人们对离婚的认识有关。在离婚标准上,国际上有3种模式,即过错原则、无过错原则、破裂原则。在我国,影响自由离婚的因素主要有社会意识、传统家庭观念、法官业务水平等,但这些因素都不是限制离婚的根本理由。应更新观念,采纳自由离婚方式。  相似文献   
53.
探视权执行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视权执行的标的是行为,而且需要反复执行,这就增加了执行的难度。而要完善我国的探视权立法,应从探讨探视权的性质入手,深入剖析探视权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积极借鉴他国经验,对《婚姻法》中的探视权问题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4.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责任公司兼具资合与人合性,其人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对股东转让出资应进行限制,这是保障公司股东的稳定性和公司健康运行所不可缺少的。我国公司法对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和程序做出了规定,但规定比较简略,不够明确和具体,这必然会影响到部分股东的正当权益,甚至于公司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司法实践中也常常因立法的欠缺,不能真正保护到股东的权益及维护公司较好的运行。本文从股权转让可能涉及到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以期充实完善股权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55.
调审分离工作有必要性,主因为其提供了独立的调解程序空间,利于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在调审分离的节点把握上,应考虑符合审判规律,尊重当事人意愿,避免司法资源浪费,并注意有利于提高法官的综合能力及业务水平。调审分离应从考核上及分离机制上下功夫,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6.
王亚明 《海峡法学》2012,14(3):86-90,113
调审分离工作有其必要性,主要是提供了独立的调解程序空间,利于提高调解工作的效率。在调审分离的节点把握上,还应考虑符合审判规律,避免司法资源浪费,尊重当事人意愿,利于提高法官的综合能力及业务水平。因此,调审分离应从考核及分离机制上下功夫,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7.
公证遗嘱法律保护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证遗嘱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欠缺程序要件及不能排除合理怀疑而被宣布无效。因此,为了维护公证机构的权威性及公证遗嘱的公信力,公证机构应强化对公证事项的形式审查及实质审查,同时还要完善公证遗嘱立法,切实维护公证市场秩序,保障公证遗嘱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58.
审判公开已经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审判公开的价值考量,不仅要尊重国际惯例,保护公民的公开、公正审判权,还应做好利益平衡,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我国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推进和完善审判公开:建立审判公开的救济程序;从诉讼成本与效率考量上推进多层次审判公开。区别对待不同类型案件及当事人,明确审判公开的技术标准等。  相似文献   
59.
一事不再理与刑民交叉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由来杨某以征婚的名义认识大量中老年人,有的刚认识就同居,再以民间借贷的形式向征婚认识的中老年人借款,累计达200万元,在借款到期受害人寻找杨某要款时,无一不发现杨某已经失踪,为此,受害人报案,杨某被抓,被以涉嫌诈骗罪起诉到法院。但在受害人报案前,有一  相似文献   
60.
在司法实践中,诉讼调解常会被当事人恶意利用,来实现个人的非法目的。同时,诉讼调解存在不自愿、不合法、违反程序、无法执行等问题,尤其是诉讼调解有时会侵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在现行制度框架下,由于案外人不能中请对诉讼调解案件进行再审,法院一般也不会依职权启动调解案件再审程序,因此,检察院对诉讼调解的监督十分必要。无论从诉讼调解的性质、缺陷还是审判监督的走向来看,强化人民检察院对诉讼调解的抗诉监督有充分的法理及现实依据。加强人民检察院对诉讼调解的监督,应全面落实对诉讼调解的抗诉权,进一步细化抗诉事由,规范检察建议的运作,发挥其便捷、高效功能,强化检察建议对诉讼调解案件再审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