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84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人的理性对具体案件作用方式的不同,是划分人类诉讼制度史上三大证据制度的标准.顺着这一思路和标准,我国现行刑事证据制度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这一命名对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和推进刑事司法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有人说,一本散文集,只需翻看开头三四百字,便可决定是否需要阅读这本书。是的,打开五师知名作家姜继先的散文集《高的是玉米矮的是棉花》时,暖心的序言便让目光久久驻留。在这本书里,找到真情的自然流露,引起心灵的共鸣和对人生的深邃思考,也发现人性的真挚关怀。继先在五师九十一团生活过24年。  相似文献   
43.
新中国成立前后①,在旧社会受尽剥削与压迫的广大农民渴望从苦难中摆脱出来,获得更好、更广阔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因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恢复发展生产等方法,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进行了全面调整与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们经常用“翻身”一词来表现这一过程,“翻身”及“翻身感”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学界常用的“翻身”和“翻身感”是指什么?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民如何实现“翻身”并生成“翻身感”的?农民实现“翻身”与生成“翻身感”有何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44.
对于辽阳东部山区的河栏镇中堡村刘绍科一家人来说,辽阳市司法局副局长王荣初是他们最亲近的人。 说起来话长。那是1996年的冬季,刘绍科一家成了王 荣初的扶贫户。自此,这位素不相识的人走进了刘绍科一 家的生活。王荣初把刘家的一切都看在眼里,挂在心上。 春天来了,他驱车行驶百余里山路,把种子、化肥、农药 等送到刘家,还帮助刘绍科夫妇筹划哪块地应该种哪些作 物。每逢春节,王荣初仍不顾一路颠簸,亲自送去米、 面、油等生活用品,还鼓励刘绍科夫妇如何战胜困难,摆 脱贫困。那一句句朴实温暖的话语深深地感动着刘家三口 人,给了他们生活的勇气。  相似文献   
45.
虚拟企业物流与虚拟物流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强 《新东方》2005,(11):24-26
物流是指物品实体凭借载体通过组织从物品的供给方到需求方的定向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物流活动必须是有组织的人类活动,物体自然运动不是物流;物品必须是实体,无形的东西比如所有权、信息等的变动和流动不是物流;物品的运动需要载体,即运输工具;物流是物品的定向移动。  相似文献   
46.
47.
胡主席指出,党的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军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的意见》,不断提高军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着眼军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增强军队党的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8.
49.
韦春莲  王志强 《传承》2014,(10):84-8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视域下,如何辩证看待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关系,对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0.
2012年6月9日至10日,由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与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要案会诊———第五届犯罪学高层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70余人围绕近年来比较典型的刑事案例,从犯罪学、社会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不同领域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着力探索案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因素,回应了现实社会对中国犯罪学的期待。本刊将连续登载论坛实录,以飨诸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