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法律   45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新中国自1949年10月1日建国开始到2011年12月31日止,共制定法律258部①。它们是:(001)1954092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002)19500303-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003)19510601-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004)19541231-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005)19541231-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006)19541231-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007)19550208-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  相似文献   
22.
一、有关说明目的:本文系属“浙江大学行政强制法课题组”为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行政强制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批准号:99BFS005)所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现行中国法律、法规与规章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况进行资料性整理,了解与认识中国现行行政强制法律制度,从而为深化对行政强制法理论的研究及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建议稿)打下基础与创造条件。行政强制措施概念:在当今中国的行政法学界,对“行政强制措施”的范围有两种理解:一为广义,认为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为维持社会秩序,预防危害社会事件的…  相似文献   
23.
论最小侵害原则在行政强制法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行政强制法(草案)>与最小侵害原则 2005年12月24日,经多方努力最终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①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标志着我国行政强制立法正式进入立法程序,这可谓是当下我国行政法学界备受瞩目的大事.在这个重要的"行政法时刻",各类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对于<草案>确立的各项条款的关注可谓铺天盖地,其中,最小侵害原则就是一项较为广泛引起人们认同、体现行政强制权行使时必须自我限制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4.
走强国之路是中国有志之士百年来的梦想和愿望。法治立国、法治稳国、法治救国、法治强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总结。我们要走法治强国之路,因为它是其他强国战略的环境保障。法治是中国的强国途径,法治强国是中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5.
作为沿袭葡萄牙、并深受法国行政审判制度影响的澳门行政法,它的若干制度与经验对内地的行政诉讼制度可以有所借鉴和启示。因此,比较内地与澳门行政诉讼制度中的若干因素,包含受案范围、当事人资格以及诉讼客体变更,我们认为,促进行政诉讼的类型化发展并加快行政诉讼配套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行政程序法的制定,这应当成为未来完善内地行政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6.
论公共摄像监视——以隐私权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公共空间实施摄像监视已日益普遍。如何看待公共空间中摄像头“注视”之下的个人隐私权并予以相应保护,我国现有的立法尚未予以足够关注,司法上亦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事实上,个人身处公共空间,亦有其隐私利益存在。因为隐私并不仅仅是他人头脑中关于人们自身信息的某种缺失,而更多的是,人们对于自身信息的控制。摄像头长时间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注视,不同于路人偶然无意识的一瞥,它将使人们因此而丧失对自身信息的选择暴露权和控制权,从而导致个人在公共空间的某些隐私利益的丧失。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从立法上和司法上规范公共摄像监视行为,捍卫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必要的隐私利益,维护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个性正义。  相似文献   
27.
美国土地管制法制的改革呈现出公益理论的新进展,即最高法院沿着放宽公益审查这一主轴来解决"管理性征收"的判定问题.为了克服公益标准无法解决政府补偿责任问题的不足,解决传统规则导致的"管理性征收"界定过程的混乱与片面,美国最高法院在2005年林戈尔案中废弃了行之多年的公益审查标准--"实质增进州利益"标准,代之以偏重于审查管制手段合理性的管理性征收新规则.但是,作为衡量管制手段正当性的公益标准,仍然与管理性征收的判断保持着密切的联结性.  相似文献   
28.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布署.小康社会的标准包括法治标准,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推进过程.“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必然是包括“法治小康”在内的“全面小康”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逻辑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法治军”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党”、“法治社会”、“法治军队”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29.
发端于私法契约自由的合意理念在中国当代行政具有日益突显的趋势。合意的基础在于行政裁量,尤其是新型载量的大量存在和公众民主参与意识增强的两造结合。合意理念表现为协商、调解、契约方式等交涉性行政方式的涌现。合意理念需要一套整合的行政法支撑系统,包括回应型行政模式的法类型取向、权力主体开放性结构的契机、比例原则的行为选择标准、行政程序的价值载体设置等。  相似文献   
30.
公共利益概念透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胡建淼  邢益精 《法学》2004,(10):3-8
20 0 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第 2 0条与第 2 2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个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两个方面的内容 ,但是 ,却显示了这样一项法律原理 ,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 ,由此而形成的是一种公法关系 ,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任何公共利益之外的理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单方性克减乃至剥夺都是非法的。由此引发出一个中国法学界日渐关心的话题 :既然公共利益可以构成对私权克减的理由 ,那么什么是公共利益 ?怎样界定公共利益 ?如何避免、克服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非法损害私人权益的行为呢 ?为此 ,本刊特组文章从多方位对公共利益进行讨论 ,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