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法制史学建设的辉煌20年郭成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法制史学科在拨乱反正中,步入发展创新的重要阶段。在20年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它包含了中国法制史学界几代同仁的共同心血。其间,老一代学者披荆斩...  相似文献   
12.
新发现的清末京师城市管理法规研究(下)郭成伟,田涛,张培田(五)特业管理规范《戒烟局章程》宣统元年五月初八日民政部批准,共4章21条。第1章总纲。专为贫民戒烟所设。官费,先以100人为额,登记具保酌量批准,缴销购烟执照,戒烟后出局发给执照并通知警区;...  相似文献   
13.
宋神宗时期,围绕阿云狱的审理,在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在适用敕与律文以及如何定罪量刑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涉及范围之广,争辩程度之烈,影响社会之深,不仅为有宋一代所少见,且亦为以往各朝所罕有。后世对此事件进行评论的颇不乏人,而以明人丘浚所述最详。他在《大学衍义补》中写道:“宋朝制刑有律有敕,阿云狱既经大理、  相似文献   
14.
历来,许多历史书籍、年表都是依照……元、明、清……的朝代顺序来编写,而将李自成的大顺朝排除在外。我们认为,这样的写法是不公道的。李自成建立大顺朝的始末,如同郭沫若同志所讲:李自成“十六年占领西安。”(崇祯十六年即公元一六四三年)“十七年二月,出兵山西,不到两个月便打到北京,没有三天便把北京打下来了。”①一六四四年“自成以四月十九日亲征,二十六日败归,二十九日离开北京,首途向西安进发。”第二年,李自成“为清兵所穷追,竟于九月牺牲于湖北通山之九宫山……。”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公之于法”特质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成伟  方潇 《中国法学》2003,(1):158-169
本文旨在对中国传统之“公之于法”力图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文化探究。文章认为 ,“公之于法”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个基本特质。本文在对“公”、“私”字源以及古人对它们的褒贬态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系统阐述了古代语境中“公之于法”这种法文化特质形成的理论和现实根源 ,着重剖析了“公之于法”在古代统治阶级的扭曲下被其“公”的形式所掩盖的“私之于法”的异化景像和内容。同时 ,通过与西方对应物的比较 ,论述了中国传统“公之于法”的不足之处及其在现代的不适应性。论文指出 ,中国古代“公之于法”有着它自己的历史长河 ,其历史内容虽然被统治者扭曲而变异 ,但其一直在民间社会传承的“大公无私”精神则应予肯定 ;同时 ,对西方之对应物所体现的“公而有私”原理则应予吸收 ,从而使“公之于法”之精神理念从中国传统意义中走出 ,从而成为中国当代和未来法律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6.
<正> 1987年7月,在春城昆明召开了中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在改革大潮阵阵拍岸声中召开的这次讨论会有着引入注目的特色,其最重要者便是法律史学家们极为重视对古代法制改革以及政治改革的成败得失的研究,注要通过法制史研究为今日改革出谋划策。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提供历史的借鉴是中法史学科现实意义之所在,也是本学科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