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1.
如何有效地治理邻避冲突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难题。地方政府通常基于公共利益和专业知识来推进邻避设施的选址与建设,而公众通常将邻避问题置于日常生活经验所形成的风险感知中加以考虑,以一种地方性知识生产方式来建构风险议题。这种知识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地方政府与技术专家的专业知识,形成了风险异议,进而产生了邻避冲突。要有效破解邻避冲突僵局,就要强化基于风险沟通的合作性知识生产方式,促进政民之间开放性、审议式的良性对话,同时警惕权力与技术的合谋,重塑公众对政府风险监管的信任。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公共行政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理性官僚与民主政治之间的紧张与冲突,一直是备受关切的重大课题。官僚体系一直被看作是"披着狼皮的羊",是民主治理的敌人而非朋友。因而,如何协调理性官僚与民主政治的紧张关系,就成为公共行政学的一个核心难题。文章认为,现代社会对民主与科学的双重价值诉求,影响了西方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民主宪政传统使得公共行政沦为宪政价值与民主价值的侍女,而理性官僚制常常导致现代世界日益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了"形式的合理性"与"实质的非理性"之间的多重紧张与冲突。对今天的中国来说,要满足现代行政国家乃至世界文明对公共行政的要求,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片面强调效率与经济的管理主义思维模式,彰显公共行政所赖以立足的规范价值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焦点事件触发议程设置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打破了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内输入"议程设置模式的均衡状态,促使某些问题进入政策议程。本研究采取案例分析方法,探讨甘肃、江苏校车事故如何推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对焦点事件通过寻找议程设置的触点、改变问题的显著性和吸引各方的注意,借助媒体与公众外在催化剂的扩散效应推动问题进入议程设置的最终环节,促使政策发生质的变化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4.
公共行政学中的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领域不仅需要严谨、科学的经验研究,也需要富于批判性与建设性的规范研究。当前的中国公共行政学总体上缺乏有质量的规范研究。一方面,我们对规范研究的质量标准缺乏应有的学术判断;另一方面,现有的规范研究太过沉迷于空泛的体系建构,缺乏针对中国行政实践的原创性理论。同时.这些所谓的规范研究也因缺乏反思与批判的精神而丧失了公共性,从而无力承担起指引公共行政实践的使命。规范研究的缺失,使得中国公共行政学在理论上和应用上都处于一种合法性危机之中。要消除这种危机,我们迫切需要在中国的公共行政研究中重新审视和确立规范研究路径。论文通过回顾规范研究的历史演进,阐明了规范研究的基本特征、质量标准及其对于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检视了我国目前规范研究的得失。  相似文献   
15.
责任状是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载体,其初衷是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引导基层政府主动担当,促进治理绩效提升。责任状既是国家治理清晰化的需要,也契合了理性官僚制的基本原则,同时能将行政网络紧密地联系起来。责任状的实施有着明确的法律依据、制度保障和财政保障,官员的晋升冲动则构成其落实责任状的内在动力。责任状可被分为"实功型""表演型"和"甩锅型"三种类型。责任状在实践中演变为免责单,主要是由职责同构的政府间关系、基层治理中的权责错位、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避责策略等多重因素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行政问责在深圳2007年,深圳市把失职渎职官员公开道歉纳入制度化轨道,推出了"公开道歉制度",以作为"问责风暴"的延续与细化。该制度要求,如果公务员一旦出现严重的行政不作为或失职渎职问题,要以登报发表声明等形式向公众道歉。深圳市此举,不仅在培  相似文献   
17.
属地管理作为一种行政管理体制,强调以地域来划分政府间责任,并赋予属地政府以一定的自主空间,以期实现守土有责的制度目标。对粤东Z镇的调查显示:基层治理中的属地管理更多地是一种责任落实与追究机制,并逐渐演变为上级职能部门甩锅推责的工具,乡镇政府由此陷入一种有责无权的治理困境。但属地高压下的乡镇政府能够充分发挥能动者的作用,发展出一套基于基层自主性的应对之策,其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乡镇能够依据属地管理任务的事件属性来自主选择应对策略。基层自主性既是一种现实图景,也构成一种审视基层政府角色的分析视角,从而有助于理解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之间的张力,也有助于拓展“压力型体制”和“行政发包制”的理论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某一学科的话语体系是该学科思想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载体。文章依托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1985-2020年《中国行政管理》刊载论文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梳理和理解中国行政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程,以期洞察其发展趋势与演变逻辑。研究发现:中国行政学话语体系的发展与我国大国崛起的治理实践息息相关,呈现出一种反映和适应这一伟大实践的发展趋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其前瞻性和引领性;在价值取向上,中国行政学研究走过了一条从效率优先到更加注重公平和正义的发展之路;在路径选择上,经历了从移植复制到主动学习再到自主构建的不同阶段;在主题演变上,始终以"政府改革""行政效率"为言说主线,但呈现出一定的离散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颜昌武 《南风窗》2012,(24):50-52
社会公正所蕴含的特质有助于将社会从利益竞逐的分裂状态,转化为休戚与共、相互包容的命运共同体。以公正为核心价值的公共行政,其角色便不仅限于在各种利益竞争的过程中扮演调节者,它应追求崇高的目标与道德承诺,以作为优质民主生活的引导者为志业。  相似文献   
20.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文献近年来呈井喷之势,文章通过研究者来源、学术职称、核心作者、研究方法、研究阶段、学术规范性等变量,对2006—2015年我国有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论文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其中高校是研究的主要阵地;但是,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且实用性的原因—对策研究较为常见,研究成果的整体累积性不强,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