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0篇
法律   5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之探讨(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马俊驹 《法学评论》2004,22(4):3-12
法人制度是民法中最为深邃和繁复的制度之一。人类自古皆结成团体而生存 ,但其团体享有法律上之主体地位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 ,法人就是确认这一地位的重要法律形态和规制 ,并已成为法治社会中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法律现象。但在新中国 ,真正承认和确立法人制度尚不到二十年 ,其间又正值国家处于重大变革时期 ,故其制度的总体设计和具体规制均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近年来 ,民商法学界对法人理论的研究有着很高的热情 ,也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和成果。这些研究不但学术观点纷繁异呈 ,而且颇多真知灼见 ,同时亦有值得进一步探讨之处。本文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就法人人格、分类 ,法人机关、责任等法人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立法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2.
司法公正是法治国家的基本前提与目标,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关于司法公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已成为我国法律共同体所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学界对司法公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法理学的角度入  相似文献   
23.
多年以来,在我国的法人组织内部,因法人与个人的责任界限不明,部分工作人员减弱了关心集体事业的责任心,同时也放纵了某些违法行为。因此,如何运用法人的基本理论,来阐明法人责任与法人内部个人责任的界限,是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民法科学中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4.
小产权房是农民集体自发维权和住房供求市场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对现行法律的大规模违反,其无解的原因在于法理上的两难选择。随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应该跳出原有的法律思维,直接承认小产权房为集体土地上的商品房,无须缴纳土地出让金,在补交必要税费的基础上予以确权发证。这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因此,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国有企业改革为公司制企业后,由于公司的控制权被经营者所掌握,经营者损害公司法人及其成员利益的现象,在我国也难  相似文献   
26.
我国未来民法典中设置财产权总则编的理由和基本构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传统民法典中民事权利一般规定的缺失这一现象,探讨了传统民法总则的结构性缺陷,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了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设置财产权总则来整合财产权利体系的构想。文章认为,以权利为线索构建的民法典中,民法总则并没有有效地起到区分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作用,对财产权利体系也缺乏科学的立法整合。在现代无形财产日益壮大,且无形财产立法呈分散化的态势下,传统民法总则失去了原有概念法学上的价值和地位,仅在立法形式和工具意义上有其保留价值,而财产权总则这种中介性立法层次则可真正有效地整合财产关系、厘清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并在法典的统领性和立法专门化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27.
马俊驹 《中国法学》2020,(1):106-125
中国民法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数次编纂民法典的曲折而艰辛经历,印证了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近现代民法的理性依据,以及中西法律文化整合的历史必然性。从性善与性恶、整体与个体、契约与身份、人情与法律、社会转型与弘扬传统美德等相互排斥又相互关联的法律文化理念和价值体系维度看,民法是保护善意人之法、聚个体间合作之法,民法不能忽视对身份关系的调整,具有辩证的情法观,道德精神是民法内在价值的根基。实现民法和传统文化、民法和现代文明的良性整合,需寻求他们之间的共通处和结合点,建立既尊重人性、彰显权利,又崇尚社会公益、弘扬社会公德的民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8.
论私人所有权自由与所有权社会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俊驹  江海波 《法学》2004,(5):83-91
所有权社会化的立法政策是应时代变化而对私人所有权绝对性所进行的修正 ,但其客体主要限于私人土地 ,在特定时期还会涉及到私有性质的生产资料。根据客体所负载的社会功能的不同 ,法律对私人所有权的限制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所有权社会化并非否定私人所有权 ,而是在充分尊重私人所有权的前提下使私人所有权的行使与社会公共利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29.
(一)法人最基本的法律特征,是拥有独立的财产。在法律上,所谓独立的财产,是指法人的财产不仅独立于其他社会组织的财产,而且独立于自己成员的其他个人财产,同时也独立于创立人国家的其他财产。拥有独立的财产,是法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和担负物质责任的前提和根据。既然法人的财产与法人成员的个人财产以及创立法人的国家财产  相似文献   
30.
在我国的民法著述中,虽然无人否认法人的责任能力,但却很少有人提起这个概念.现在,人们通常只是把责任能力的有关内容,放在行为能力的章节中作些简略的论述,似乎责任能力没有必要单独进行讨论了.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能够强调一下对法人责任能力的研究,对於正确运用民法规范,加强法人的经济责任,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