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0篇
法律   5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试论法人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法人人格权是与法人财产权同等重要的一项民事权利,它表现法人独立的主体资格,标志法人全部活动的总的评价,共体现一定社会评价的权益。确认并保护法人的人格权,是我国法律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尽管我国《民法通则》对法人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问题作了一些原则性规定,但由于理论上的准备不足,这些规定仍很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国内外关于法人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对法人人格权及其民法保护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一、法人人格权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根据当代学者的观点,法人制度萌芽于罗马法时期,其最终被法…  相似文献   
42.
根据广大法学专业自学者的要求,我们从本期起恢复“法学自学辅导”这个栏目。凡过去已采取问答式辅导的学科,这次采取重点问题讲座提纲的形式进行辅导,希望广大学员把两种形式辅导的内容结合起来学习。凡过去尚未辅导的学科,仍采取问答式进行辅导。  相似文献   
43.
论民法个人人格构造中的伦理与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俊驹  张翔 《法律科学》2005,23(2):27-33
近、现代民法的个人人格 ,是在伦理基础之上的法律技术的产物。罗马法将“身份”作为生物人与法律人的连接点 ,形成了“界定适格者并使其成为法律主体”的人格塑造技术 ,并延续至今。法国法以自然法观念上的“理性”作为实定法中的人的依据。德国法在人的伦理属性基础之上 ,建立起“权利能力”的概念 ,实现了法律人的依据由伦理到实定法规则的转变。近代民法所开创的“抽象人格”技术 ,在今天剧变的社会环境下 ,仍然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44.
在现代多数国家,企业既可以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可以是参加民事流转的特殊客体。企业租赁则是企业转让的一种重要形式。企业租赁与一般租赁关系不同。它租赁的标的是整个企业,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知识产权、经营中发生的债权债务、以及企业的字号、信誉、与顾客关系、所处地位等。而且,企业的法人资格也随之转移。一般说来,法律对企业租赁的当事人并无特殊的规定,凡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公民、法人(甚至包括国家),都可能成为企业租赁的出租人和承租人。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各地相继出现了企业租赁经营。由于这一经营方式在我国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许多方面还没有一致的认识。关于企业租赁出租人的主体资格和承租人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就是人们所普遍关注和讨论的。因为这些问题与企业租赁的性质、模式、成立程序、当事人的选择、双方权利义务等都有重要的关系。所以,我们就此问题进行探讨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5.
论国家企业法人的财产权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法人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法人能够以民事主体的资格,直接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就应具备一定的独立财产,特别企业法人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就更须以这一条件为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企业法人的财产权性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在私有制条件下,似乎还比较容易得到解释。而在公有制条件下,国有企业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那么,国家企业法人的独立财产的性质是什么?或者说,国家企业法人独立存在的基础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很难从理论上得到阐述。可是这一问题不解决,就会  相似文献   
46.
本文认为,法人机关是指能够代表法人行使权利的机关,由集体的或单一的自然人组成,如管理委员会、董事会、厂长、经理、校长等。法人机关所为的行为,即是法人的行为。法人的意思是由法人创立人的意志决定的,是严格限制在自己章程和条例所规定的范围以内的。企业中党委的指示和决议,只能成为法人意思成立的依据和原则,不能成为法人意思本身,只有法人机关才能表现法人的意思。法人机关如果违背法人意思,所为行为的法律后果应由他们自己负责。为了便于民事流转的顺利进行,法人机关成员在执行法人职务吋所表示的意思,应视为法人的意思。法人机关成员和其他法人工作人员,在执行法人职务时所发生的过错,法人代理人在法人授予的代理权范围內的过锚,即是法人的过错。认定法人的民事责任,必须贯彻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47.
论私法上人格平等与身份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格平等与身份差异共同构成人身法制的基础,两者均不具有无条件的合理性,只在特定条件下符合自由、效率、公平等价值取向.两者在各自的固有领域中发挥功能,彼此兼容、互补,从不同方面满足个人生活与社会秩序需要.人格平等为身份差异设置了限制,实现了特定领域身份差异的均衡化,导致特定身份差异的功能特定化,改变了固有身份关系的内容,并对身份差异在制度上进行弥补.身份差异对于人格平等进行了完善,只有在身份差异基础上才能解读人格平等,身份差异限定了人格平等的内容与实现状况.  相似文献   
48.
对财产上法益间接损害的民法救济:保护与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产上法益的间接损害 ,是指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受害人财产上法益的损害 ,而这种行为与损害之间只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对于无合同关系的当事人财产上法益的损害 ,民法通过间接受害人向加害人请求赔偿财产价值损失的途径加以保护。而对于有合同关系的当事人间财产上法益的间接损害 ,民法则通过受害人向不完全给付的加害人请求赔偿维持利益损失的途径加以保护。在保护的同时 ,民法还运用法律技术手段对这种损害赔偿进行限制 ,以实现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49.
我国股份回购的现实意义与立法完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股份回购是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新课题。 1999年云天化以协议回购的方式收买公司第一大股东所持国有法人股中的 2亿股,开创了我国上市公司以注销为目的回购公司股份的先河。紧接着,申能股份、青岛啤酒等上市公司也相继宣布了股份回购计划,引起证券市场的强烈反响。对于股份回购,我国《公司法》和《上市公司章程指引》都有所规定,但还不完善。如何规范、完善股份回购立法已成为我国公司、证券法制建设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我国股份回购的现实意义   股份回购是指公司通过一定的途径购回已发行在外股份的行为。尽管股东在公司成…  相似文献   
50.
物权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的和谐有赖于财产的和谐,物权法为财产的和谐奠定了法治基础。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权法承担着塑造社会主义公有制之实现模式的重任。这一由物权法所界定的公有制实现模式,本质即在于公有制主体的民事主体化与公有制财产的民事权利化。由此决定了物权法上的“平等对待”与“一体保护”准则,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要求,也是社会和谐的要求。物权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就是“定分”与“息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