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6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3篇
法律   284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254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2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章从宪政和法理的视角对<反分裂国家法>进行立法解析.在立法背景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特殊性的立法,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在立法属性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宪政性的立法,它体现了丰富的宪政法律精神;在立法目的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和平性的立法,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在立法形式上,<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原则性的立法,而且体现了人性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992.
包晓  曹子衡 《德国研究》2005,20(2):75-76
30年前的5月8日,中国和欧共体(欧盟的前身)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为纪念中欧建交30周年,上海学术界于5月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和学术讨论会.这次活动是由上海欧洲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欧盟研究会、复旦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华东师大欧洲研究中心、上海社科院欧洲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欧洲室、华东理工大学欧洲研究所、同济大学欧盟研究所、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和中欧工商学院中欧文苑等单位共同发起,由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所联合主办的,来自上海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及比利时、德国、英国、西班牙驻沪总领事馆的总领事或其代表共90余人出席了这一盛典.  相似文献   
993.
One of the unexamined issues in China is the public attitude toward prostitu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public opinion on prostitution in China or Asia, and no work exists regard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family values and public opinion on prostitution. Data from the World Values Surveys were used to explor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the attitude toward prostitution with a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values and acceptance of prostitution in China. The results from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family values were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the attitude toward prostitution, independent of tolerance, feminism, authoritarianism, and employment. While the effects of tolerance and feminism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in the U.S., the effects of authoritarianism and religiosity were inconsistent. This article concluded with a call for re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harsh policy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handling of prostitu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994.
法庭语音学     
本文对法庭语音学进行了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该学科的核心内容:说话人鉴定。在实际办案中,当未找到嫌疑人,只有犯罪分子的检材语音时,可以使用说话人画像/说话人分类技术。若没有犯罪分子的录音证据时,可以让受害人和证人进行说话人的听觉辨认。具体的辨认形式有两种:对熟人辨认和对陌生人辨认,在对陌生人辨认时可以采用语音辨认的方法进行。当检材语音和样本语音都齐备的时候,法庭语音分析专家就可以对二者进行比对检验了。目前语音比对分析涉及到的问题和领域有:基于贝叶斯方法的法庭推理和似然比计算、共振峰频率的测量应用、非解析感知与样例理论、法庭说话人自动识别以及不同方法的综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995.
法庭语音学     
本文对法庭语音学进行了研究综述,主要介绍了该学科的核心内容:说话人鉴定。在实际办案中,当未找到嫌疑人,只有犯罪分子的检材语音时,可以使用说话人画像/说话人分类技术。若没有犯罪分子的录音证据时,可以让受害人和证人进行说话人的听觉辨认。具体的辨认形式有两种:对熟人辨认和对陌生人辨认,在对陌生人辨认时可以采用语音辨认的方法进行。当检材语音和样本语音都齐备的时候,法庭语音分析专家就可以对二者进行比对检验了。目前语音比对分析涉及到的问题和领域有:基于贝叶斯方法的法庭推理和似然比计算、共振峰频率的测量应用、非解析感知与样例理论、法庭说话人自动识别以及不同方法的综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996.
“地票”的法律性质和制度演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庆市在全国率先推出的“地票”制度对我国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地票具有其特有的法律性质,如特殊的法律权利主体和尚待其他配套制度明确的权利内容。地票重要的制度价值体现在其逻辑展开和制度演绎上,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权的地票化、农村建设用地本身的地票化、甚至城镇建设用地的地票化,都将进一步体现“地票”的价值,并凸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地票制度将大大促进我国农村土地的复垦、征用与城镇国有土地的出让、开发等工作中的社会利益协调,并为城乡土地提供统一交易的制度通道。  相似文献   
997.
水权是我国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一直未有定论,这就需要我们回到“水权”概念的源头——美国,对其加以深入考察。根据美国学者和立法实践对于“水权”(waterright)的界定,水权是对流淌于天然通道的江河、湖泊、溪流、泉水、地下含水层等公共水体的权利,水权只是指水资源使用权或水使用权(包括水资源使用权和商品水使用权),而不包括水资源所有权或水所有权。这是由美国所具有的法律文化、法律思维、法律理念、法律传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98.
法学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法律人,履行着整个法治体系建设主体构建的重任。30年来,中国法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如下问题:法学教育定位不清,职业教育属性未能彰显;精英教育属性的没落,法律职业素质欠缺;道德教育缺失,法律职业伦理建构缺位;专门性职业技能教育缺位;培养模式不符合法律人才培养要求。因而,从三个方面提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制度设计:全面实施六年制法学教育模式、改革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加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999.
论语音象似性及其在诗歌文本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尝试建立语音象似性的连通主义模型,从本体感受论的角度对语音象似性的客观现实性和心理真实性作了论证;在对诸多有关语音象似性的论述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语音象似性的二分法并强调语音象似性的意象图式说;由于体现象似性特征的语音模式是诗歌文本序列的构建原则之一,故最后对诗歌文本中的语音象似性进行了探寻.  相似文献   
1000.
The current study reflects a narrative mega-review of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by race. This review has led to two conclusions. First, blacks and whites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b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aces is a matter of degrees. Second, race is not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in most multivariate analyses. When variables, such as police contacts and concentrated disadvantage, are controlled for, the effect of race tends to be attenuated and/or sometimes disappear. These results prompt us to urge scholars to chart new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fairness and its flip side – injustice – rather than race should be the focus of empirical and analytical gaze.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derived from this review are twofold. First, central to improving minority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is to treat people of all racial groups fairly and equitably. Second, the police and the policed must come to terms and have faith in our democratic system and reform. This review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We conclude by proposing a template of explaining confidence in the police by race with fairness as the tying kn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