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585篇
中国政治   154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医疗纠纷的代替性解决机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在纠纷解决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简便、经济、快捷、专业性及保密性强等优点 ,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ADR(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 )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民事纠纷的一大趋势。我国现行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根据我国所面临的实际情况 ,将SDR引入医疗纠纷领域是一条快速、有效地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医疗纠纷的代替性解决机制主要包括仲裁、调解以及和解。这三种纠纷解决方式各具特点 ,适用于不同情况下医疗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105.
我国社会组织政策参与及其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以社会组织为载体的参与是比公民个人直接参与更为合理有效的政策参与途径。由于我国社会组织自身能力有限以及制度空间的挤压,目前其对于政策的影响只起有限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政策参与主要存在政策参与率较低、政策参与内容的非政治化和途径的非制度化等问题。针对导致社会组织政策影响力低的制度因素,政府应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能促型的法律、制度与政策环境,即构建"分类管理、项目引导、行为监管"的新管理模式、制定出台社会组织基本法以及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拓宽社会组织政策参与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06.
周边绩效是近年绩效评估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绩效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建立绩效评估指标的基础,也是建立整个评估机制的重要根据。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公务员周边行为和周边绩效的特点及其内外部影响因素,深化了公务员这一群体的周边绩效理论,明确了我国公务员周边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我国公务员周边绩效的建议,可使周边绩效在我国公务员的绩效管理中得到合理关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突发事件中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管理是突发事件中各参与主体在政府主导下实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过程。突发事件打破了系统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平衡,改变了系统的价值分配模式,使公共产品呈现"高需求、低供给"的非常状态,这决定了突发事件中公共产品具有时间属性、空间属性、层次属性和权利属性。突发事件改变了人们的需求层次,不同的需求层次要求不同形态的公共产品供给。在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需要不同形态的公共产品;但具体到某一特定阶段,某种形态的公共产品需求会占主导。由于突发事件中公共产品需求的多变性和形态的多样性,公共产品供给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等有效参与、协调合作,以建立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08.
风险是未来损失的可能性,具有社会建构的特征,"面粉增白剂"之争验证了建构主义风险理论。在建构主义视域中,风险治理不仅要使风险最小化,还要实现其他的政治和道德目标,并对影响风险的诸多因素进行反思。风险的动态治理,是实现制度动态效率的必然选择。它的有效性以结果为导向,合理性以未来为导向,进而需要不断学习,吸收新思想新观念,并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治理文化。  相似文献   
109.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ssue of linguistic accuracy in the broader context of teaching legal English. The development of any legal English syllabus should rely on the careful balancing of legal and linguistic emphases at every step and in every aspect of the course--from the preparatory stage of selecting learning materials to the final stages of language output. The commitment to this sort of balance is illustrated by means of accuracy-sensitive examples from the Anglo-American court practice and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class tasks and activities. Language instructors are to consistently guide the learners' progresses by providing the appropriate forms of activities and constant feedback. Teaching legal English in non-native speaking environment demands more attention to cultural issues. Defining all the elements of the course against learners' cultural background can facilitate the acquisition of legal and linguistic skills and prepare them for future encounters with other legal systems.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