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6篇
工人农民   78篇
世界政治   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4篇
法律   256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41篇
综合类   20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型期公安院校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生源市场和质量、来自毕业生就业市场、来自教育资源和市场。公安院校自身也存在诸多不适应 :办学观念、管理模式因循守旧 ;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封闭滞后 ;师资结构不合理 ,层次偏低 ;办学经费短缺 ,教学设施落后。公安院校应与时俱进 ,确立发展的新目标 ;推进创新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优势 ,突出办学特色 ;深化改革 ,不断增强办学活力 ;盘活教育资源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2.
边缘儿童是在普通学前教育机构中,游离于集体边缘、言行举止介于正常与异常边缘的儿童.生态系统的失衡是导致边缘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家庭生态的失衡是儿童边缘化的诱因,同伴欠缺加剧了儿童的边缘化倾向,教师忽视加深了儿童边缘化的程度.游戏是帮助边缘儿童表达问题的重要途径,游戏治疗具有改善边缘儿童现状的功能.通过创设满足儿童需要的新环境,改善与修复已有的生态环境,以"家长参与"、"同伴介入"、"教师关注"等干预方式,修复或改善边缘儿童的生态环境系统,使边缘儿童的问题得以缓解或消除,使边缘儿童因顺应生态系统的平衡而逐渐回归到正常的同伴群体.  相似文献   
3.
行政补贴实务中的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对补贴的定性不准,而目前理论界对此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结合WTO中的《SCM协定》的相关规定,探讨了行政补贴的法律性质。在公法行为、私法行为或“两阶段”方面,行政补贴属于公法行为且为“一阶段”的行政行为;在授益行为或负担行为方面,行政补贴具有授益和负担两个方面的特性且部分具有第三人效力;在羁束行为或裁量行为方面,行政补贴一般为羁束行为,部分补贴则为裁量行为。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社会发展。公共利益的提出是一种必然。目前。公共利益在行政法学界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其原因是公共利益难以界定。通过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比较。公共利益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的权衡。可知自由裁量的过程就是利益的选择过程。从而得以明确公共利益的位阶。正当法律程序应保障公共利益。而不是偏袒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应该受到重视。但是公共利益不能成为侵害个人利益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既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又使党的作风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经济全球化,这是我们党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采取的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商品房买卖面积争议是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利于商品房买卖面积争议处理更为科学合理并保证当事人权利救济途径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8.
Saul  Ben 《荷兰国际法评论》2005,52(1):57-84
Netherlands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  相似文献   
9.
Social capital     
In parallel with, and as a complement to, globalisation, ‘social capital’ has enjoyed a meteoric rise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Not surprisingly, it has been particularly prominent across development studies, not least through heavy promotion by the World Bank. As a concept, though, as has been argued persistently by a minority critical literature, social capital is fundamentally flawed. Although capable of addressing almost anything designated as social, it has tended to neglect the state, class, power, and conflict. As a buzzword, it has heavily constrained the currently progressive departure from the extremes of neo-liberalism and post-modernism at a time of extremely aggressive assault by economics imperialism. Social capital should not be ignored but contested – and rejected.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