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4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67篇
工人农民   115篇
世界政治   28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6篇
法律   2040篇
中国共产党   347篇
中国政治   821篇
政治理论   874篇
综合类   14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21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739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479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35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191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41.
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八大从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两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改革进行了探索,文章认为这些有益的探索初步指明了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起点。  相似文献   
142.
司法鉴定的内涵应界定为:具有法定鉴定资格的人,受司法机关指派或委托, 对诉讼活动中与案件有关的专门技术问题进行审查鉴别、作出科学判断的活动。目前,我国司 法鉴定人制度还需要完善,司法鉴定体制需要从调整公安、检察机关内设鉴定机构,撤消法院 内部鉴定机构,确定鉴定标准和规则,建立鉴定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3.
生态文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将生态问题纳入基本国策,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摈弃功利主义发展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需要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需要决策层的正确引导,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4.
情境犯罪预防的原理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情境预防的理论根基包括三个方面 :理性选择理论、日常活动理论、环境犯罪学理论。情境预防的基本措施包括五个方面 :提高犯罪难度、提高犯罪风险、降低犯罪回报、减少犯罪刺激、排除犯罪借口。借鉴这一理论与实践措施 ,对我国犯罪预防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5.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关于科学技术与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先导作用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我们称他的这种思想为“先导性思想”。本文对邓小平同志的先导性思想作了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6.
陈红  梁丽萍 《理论探索》2005,(4):138-140
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公民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当前,我国公民的法律知识比较贫乏,权利意识淡薄,普遍缺乏对法的信仰。因此,应着重从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提升公民的权利意识、完善司法制度和进一步做好普法工作入手,来增强公民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47.
148.
万毅 《证据科学》2013,21(1):5-16
"王朝案"的发生引发了三个证据法上的疑难问题:一是证据的合法性问题,主要涉及侦查人员无管辖权取证的效力问题;二是瑕疵证据的补正和合理解释"度"问题;三是证据采信的公正性问题,尤其是特殊侦查措施所获证据应否公开质证的问题。从证据法理上讲,侦查机关虽然违反管辖权而取证,但若并未侵犯被追诉人公正审判权,所获证据自无排除之必要;瑕疵证据的补正或合理解释"度",以确证瑕疵证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已足;特殊侦查措施所获的证据材料,虽然可以不向公众公开,即实行不公开审理,但却必须向辩方公开特殊侦查的结果,并允许辩护人参与该证据的质证过程。  相似文献   
149.
150.
In colonial America, land acquired new liquidity when it became liable for debts. Though English property law maintained a firm distinction between land and chattel for centuries, in the American colonie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categories of real and personal property began to disintegrate. There, the novelty of easy foreclosure and consequent easy alienation of land made it possible for colonists to obtain credit, using land as a security. However, scholars have neglected the first instances in which a newly unconstrained practice of mortgage foreclosure appeared—the transactions through which colonists acquired land from indigenous people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is article, I explore these early transactions for land, which took place across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colonists’ and native communities’ conceptions of money, land, and exchange itself. I describe how difference and dependence propelled the growth of the early American contact economy to make land into real estate, or the fungible commodity on the speculative market that it remains to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