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影响当今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观何中华选择一个怎样的发展战略,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各个国家的社会进程,而且将涉及整个人类的未来命运。因此,探索合理的发展观,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无疑是这种探索的一项富有积极意义的成果。它对...  相似文献   
22.
实践唯物主义构成党的群众路线的本体论基础.唯物史观是人民史观和群众史观.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之间具有同构关系.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而群众路线是民主的新的历史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赖以实现的一种可能的方式.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资源.群众路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古代民本思想加以扬弃的产物.毛泽东思想的“人民本位”观念,既同民本思想一脉相承,又在更高的基础上超越了它.民粹主义承认民众的智慧和德性的优越性,但群众路线所体现的唯物史观,对于一切问题的分析,从来都是持历史主义态度的,因此,它同民粹主义及其特有的道德感伤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2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尽管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多探讨,有时甚至形成争论高潮,但坦率地说,离这个问题在学理上的解决尚有相当大的距离。为此,本刊特意发表下列一组笔谈,希望能够有助于市场经济和道德及其关系问题讨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24.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不仅体现着他对现代性所做的深刻批判,而且体现着他的唯物史观的运思方式。全面深入地解读和领会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具有积极的启示价值,同时对于我们从哲学观层面上“重读马克思”也具有重要的学理意义。为此,本刊特组织并发表这组笔谈,尝试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做出某种新的诠释,以引起人们对于相关问题的再关注。  相似文献   
25.
由丁祖豪、郭庆堂、唐明贵、孟伟等四位先生撰著的《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以下简称《历程》)一书,最近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总计47万字,除导论外,分上、下两篇,共17章,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26.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一切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必须以人的自身发展为最终的和最高的参照系,以便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克服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非人性化的偏差.“以人为本“发展观念的提出,无疑标志着发展观本身的发展正在日益走向成熟和健全.这是不断地总结以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应对全球化时代挑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人文精神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最一般的意义上,人文精神乃是人的自我观照、自我领悟、自我理解。吊诡的是,现代性这一遮蔽和消解人文精神的力量,恰恰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人文精神孕育和铸就的。标志近代肇始的最重要的文化事件,就是所谓“人的(被)发现”。它意味着问题的提问方式由“人是谁”过渡到了“人是什么”。作为“此在”的人的“在者”化,从本体论上说源于古希腊哲学的那种有缺陷的追问方式:“存在是什么?”它导致了“在的遗忘”。从“人的发现”到“人的遮蔽”,这就是启蒙的辩证法,也是西方社会和文化在现代性意义上的“人文精神”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28.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1]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法,积淀了深厚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这是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因素,也是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文化沃土.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成立之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包括历史文化在内的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29.
人与自然环境:一个再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自然不仅孕育了人类,而且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永恒条件.因此,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既具有发生学的意义,又具有逻辑前提的意义.人与自然环境及其关系,在当代已成为影响人类存在的重大课题.自然界作为发生学前提的规定,导致了人类的诞生.自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弥合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鸿沟之后,人类作为镶嵌在大自然因果链条中的一个内在环节,已成为一个必须正视的经验事实.只有在自然进化的特定序列中,人类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类的诞生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这已经为达尔文的学说所确证.  相似文献   
30.
今天,人们对文化问题日益变得自觉,说到底乃是现代化的冲击使然。因为无论是对文化传统抑或传统文化是褒是贬,归根到底都不过是以现代化及其内在要求为参照得出的结论。我们知道,现代化总是以反传统的姿态展开的,这在非西方国家那里尤其如此。然而,随着现代化本身之历史局限性和内在危机的逐步显露,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便越来越凸显出来。这就是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历史际遇。现在看来,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