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法治”(theruleoflaw)在本来的意义上 ,与市民社会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对应关系。因为从历史上看 ,它的确立归根到底有赖于市民社会条件下个人与国家之间博弈关系的建构。就此而言 ,法治构成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大致说来 ,“法治”主要有三个特征 :第一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它的基础是民主 ,而不是专制。这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最具前提意义的标志。第二 ,法律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公民的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没有超越法律、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这体现为法律至上原则 ,即“…  相似文献   
32.
关注人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中华:人与人的精神生活人是宇宙中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物,这种独特性主要在于人的存在是二重化的。人们常说:人总是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首先,人作为肉体存在物,他构成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人必须不断地与外部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样才能维系自己的生命。既然人首先是一个肉体的生命,就不得不同大自然打交道,他也就无法回避自然律对自身的必然约束和支配。在这个层面上,人并不存在超越自然界的地方,也无法体现人类史同自然史的真正差别。为了更有效率地同大自然打交道,人就必须对自然规律进行科…  相似文献   
33.
何中华 《理论学刊》2006,17(11):36-40
马克思哲学是不是实践本体论,又在何种意义上是实践本体论,这类问题涉及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领会。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就此展开新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关注。这组笔谈的主要观点有:①表面看来,马克思不属于主观叙述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对自己的私人化的经验不抱信任态度,但却通过确立实践范畴的本体论地位,肯定了人的存在的原初性。这一方面为解除个人生存经验的意识形态之薮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也为个人的拯救找到了迂回之路。就此而言,对人的个体生存的“忽略”,不是马克思哲学的缺点,而是其优点。②从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本体论”的构成,可以发现实践本体论不能在一般的哲学本体论意义上成立,它不过是一种强调实践在属人世界(人化自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依榜哲学史的知识和马克思的文本之外,我们别无凭借。③对于实践本体论,以往的论者大都立足于马克思哲学家语境之外来讨论。由于马克思的哲学观、思维方式、立足点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只有回到马克思的语境中才能使实践本体论得到澄明。④长期以来,本体论是哲学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症结在于思维方式上的缺陷。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所在,它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为走出这种本体论困境提供了可能。⑤任何一个完备的哲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基础,马克思的哲学也不例外。时下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最为流行的解释是所谓的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学说固然体现了他的哲学不同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解释却有其缺陷,它不能全面地反映出马克思哲学的精髓所在。其实,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应该是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的统一,是一种实践生成本体论,一种开放、动态、发展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34.
何中华 《传承》2012,(15):67-67
学术批评是形成学术生态良序须臾不可离的前提。离开了学术批评,学术共同体就潜在着走向腐败和自我塌陷的危险。就学术内容方面而言,批评意味着对话。对话导致真理的发生,追求真理乃是学术的天职,这也正是学术的神圣性之所在,是学术之所以真正令人敬畏和向往的根本原因所在。依笔者看来,所谓学术批评,大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术规范方面的,二是学术内容方面的。前者旨在捍卫学术规则,对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加以揭露、谴责、鞭挞,以维系学术尊严;后  相似文献   
35.
探讨女性自我确认的“失真”现象,对于正确理解“男女平等”,探寻真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是十分有益的。 《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互补可谓中国的一种古老哲学观念。在长期的文化嬗变中,它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真善美追求的内在文化原型。作为一种自我意识,“阴”、“阳”构成男女两性的象征符号。阳刚与阴柔恰恰是男女气质与性格特质的准确写照。在互补整合的结构中,阴阳之间是相济并协的,一方的存在总是以对方为前提,因而阴阳关系是一种没有地位差别的平等关系。可以说,这种阴阳互补观念是男女两性自我意识移情于宇宙人生的一种文化投射。这乃是对于男女平等的哲学诠释。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我局在执法质量建设中,充分运用网络科技化的手段,实施网上执法监督,促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全局执法工作从整体上呈现出批捕率、起诉率、行政处罚准确率和行政处罚执行率上升;行政复议案件、公安信访案件、退查案件、执法过错案件和执法中的违纪违法问题下降的“四升五降”的可喜局面,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信任度明显提高。特别是在2004年底省公安厅组织的执法质量考评中,全市10个县级公安机关中有4个达到优秀等级,优秀率达25%,无法达标单位;局机关在全省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中连续两年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了“公安执法办案信息系统(俗称办案通)”以及由此实现的网上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37.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与现代性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这无疑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对它的恰当解决,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和时代维度的理解,也将有助于我们对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后果保持足够的反省能力。有鉴于此,本刊特发表下面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学界就此问题展开更广泛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道德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尽管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了较多探讨,有时甚至形成争论高潮,但坦率地说,离这个问题在学理上的解决尚有相当大的距离。为此,本刊特意发表下列一组笔谈,希望能够有助于市场经济和道德及其关系问题讨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39.
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意味着什么呢?大体说来,笔者认为它至少应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首先,“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遵循一种合理的代价原则。这主要体现在空间和时间这样两个维度上。在空间意义上,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牺牲或妨碍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只有建立在尊重每个人的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一基础之上,发展的人性化要求才是真实的,从而才能够避免抽象的共同体异化为剥离了任何具体内涵的虚假规定。特别是在发展的代价、风险和获益的分配上,均应体现公平原则,以防止出现那种一部分人只获益而没有风险,另一部分人更多地承…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