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张继先,女,现年54岁,于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湖北省、武汉市委员,湖北省职业病尘肺病鉴定专家,现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她带领内科党支部多次获得优秀基层党支部称号,个人也多次获得"十佳"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  相似文献   
82.
83.
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全局,必须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与军事安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从总体国家安全大局下定位军事安全,切实认清国际国内总体安全形势的复杂多样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军事安全对总体国家安全的保障作用,切实认清军事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军事手段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统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下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协同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84.
江苏省哲学学会主办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哲学研讨会”2005年9月24-2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淮阴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政治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市委党校、江苏省社科院哲学所等20多个单位的60余位专家、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就建设和谐社会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一、和谐社会的层次性特征与会者大多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厘清的概念。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有高级阶段和低级阶段之分:高级阶段是指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现在全球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低级阶段是指要减少社会矛盾和…  相似文献   
85.
“形而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讨论主要围绕着“西方形而上学产生的历史传统、实质和当代价值” ,“海德格尔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的超越、当代价值和发展走向”等问题展开。认真梳理和总结这一讨论的成果 ,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认识。  一、西方形而上学产生的历史传统、实质及其当代价值  杨玉昌认为 ,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传统是由柏拉图确立的。从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的始基”的哲学命题开始 ,古代形而上学就已经从这种始基的…  相似文献   
86.
本文在分析了孙中山经济思想与国家统一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孙中山经济与国家统一思想对当前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现实借鉴意义,提出了"搁置争议,经济先行"新的统一观,并就建立"中华民族经济共同体"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87.
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地位在于它是统一战线基础性、战略性、创新性的工作。其主体包括决策、协调、指导、实施、执行、协助六个层面的体系。其对象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包括了各类党外知识分子,狭义是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他们主要是在专业和品行上发挥作用。其方法是"分类施策",趋向是精准化、体系化、普遍化。其载体是知联会。  相似文献   
88.
基于《人民日报》相关报道的文本分析可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呈现出议题覆盖面广,切口较小;形式务实民主,灵活多样;委员代表性强,联系面广;成果层出不穷,实效性好等特点。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对于广泛听取民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构建新型协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90.
<正>传统上,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因为在古代社会,文化是政治实施和传承不可或缺的基本载体,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知识分子在政治运行中的作用,知识分子自身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今天,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作为历史上少有的一个主要不是依靠官本位体制生存,在非公有制领域发展起来的知识分子群体,其中多数人群同样表现出对参与政治的浓厚兴趣,其原因是什么呢?笔者拟结合在武汉调研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