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12.
李安 《理论建设》2020,36(1):71-76
"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已经形成了一种永恒的文化品格。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阶段,"红船精神"具有不同的价值。新时代,"红船精神"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红船精神"是激发创新精神的思想源泉,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鲜明旗帜,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是激励奋进不息的生活态度的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在人工智能时代,作品是机器学习的高质量数据资源。如何对机器学习的版权规则作出抉择以促进文化、技术两个领域的创新,是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临时复制和自动钢琴的版权史提示我们:合理使用不是解决机器学习版权纠纷的唯一制度选择,非作品性使用和侵权责任对其有补充作用,应在分类讨论的基础上对机器学习版权规则进行梯度设置。具体来说,机器学习分为“非表达型”和“表达型”。前者属于非作品性使用,无侵权责任;后者进入专有权范围,推定为侵权:若学习大众表达则应设定合理使用免除侵权责任但允许权利保留,若模仿个别作者则未获许可应负侵权责任,若为科研活动则应认定合理使用免除侵权责任。我国应将作品性使用作为版权侵权成立要件之一,将大众表达型机器学习规定为附但书的合理使用情形,同时对算法训练数据版权信息披露义务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4.
法医学中的硅藻检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判断溺死死因的检验方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旨在系统回顾和总结硅藻检验技术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法医学硅藻检验的基础知识、技术应用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检验方法优缺点的探讨,对硅藻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分析,以期待对溺死诊断有所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2009年某日,某小区居民报警称其邻居乙某(男)已多日未见,楼道里有煤气味。辖区民警进入房间后在厨房内发现乙某尸体。现场房屋门锁完好,呈反锁状态,窗帘闭合,房间内物品摆放整齐,客厅墙上挂有乙某裸体写真。卧室内床上被子掀起一侧,床头凳子上放有1套衣服,书桌上笔记本电脑呈关闭状态。尸体仰卧在厨房地面上,仅穿内裤,二便失禁,双足拖鞋。灶台上叠放两部  相似文献   
17.
“生死是人生大事,吃饭也是。”经历过父亲生病陪护的张广兵,深知外地求医时吃饭的不易。2014年大学毕业后,张广兵在河南省胸科医院附近的菜市场开了一间共享厨房,专门为附近医院的病人和家属提供一个做饭的场所:在这个藏着人间百味的菜市场里,张广兵遇见了在自家粮油店里帮癌症病人和家属营养餐代加工的王战胜.和带媳妇做化疗的魏兴江。  相似文献   
18.
罗纳根是专门研究人类理解学问的哲学大师,他在一般意义上回答了判断的客观性问题,德沃金则在法律领域论证了判断是有客观性的,相似的是他们都将判断客观性问题转化为判断结论的选择问题。罗纳根通过认知结构的经验、顿悟与判断三重机制,指出排除激情与偏见就能获得正确结论;德沃金认为只能借助偏见才能获得理解,并通过整体性原则与"二步限缩"的评估获得最佳答案。因为最佳结论是唯一的,正确判断是既定的,所以这两种路径都能通达客观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安 《中外法学》2012,(6):1247-1263
意义是通过认识和评价活动在观念层面表现出来的精神内容。此时,意向与心理评价的引入,给意义注入了生命力,但也同时给意义带来了不确定性。通过意义阐释机制的心理学描述、意义阐释模式的理论解读、意义阐释分歧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意义生成的同化机制、意义阐释分歧的原因与类型、意义阐释的沟通与交流,然后指出意义分歧不但应被消解,更应以客观性的方式予以消解,最后形成了客观性地消解意义分歧的现实路径,即在制度层面确立意义阐释规则。  相似文献   
20.
李安 《证据科学》2008,16(1):91-98
在证言研究中有一著名的理论假设:即来自于真实经历的证言与经他人教唆或自己幻想产生的证言是有区别的。现代的法庭科学与司法心理学也证实了“亲身经历过的事件记忆与想象记忆有着质的差异”。建立在上述差异基础上所形成的陈述有效性评估技术,专门用于检测言词的准确性,现已经在一些西方国家得以运用,在个别国家还甚至被运用于刑事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