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克思农业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农业的不合理性;其创造的生产力,为未来社会的农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大工业在农业中的运用能够引起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小块土地经营模式必将被大农业所取代;资本主义农业的任何进步都是"掠夺""技巧"的进步;必须彻底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但在不同类型国家要采取不同实现形式;未来,现代化农业必将得到长足发展。马克思的农业观为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应进一步突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在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实现形式与运行机制;实施农地"确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合理"流转"土地经营权或使用权。  相似文献   
22.
七年前,凡到过荆门市掇刀的人绝不会想到,在这一片荆棘丛生,杂草遍布的白石坡上会崛起一座鳞次栉比、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商城。这座商城就是荆门掇刀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掇刀)。自1992年以来,这个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平均每年分別递增88.2%、82.4%、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渐成为学界注目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解读马克思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命题,引起了学者们的争议。研读经典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在强调"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一切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的同时,又着重突出了"一切人"在"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24.
新形势下,作为已经拥有60多年执政经历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至少应该牢固树立如下三种观念:执政权力来自人民群众,要为人民群众执政,要为人民群众执好政。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执政现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为人民服务执好政,必须过好形象关、能力关和业绩关。  相似文献   
25.
转型时期,我国农村的市场化改革引致了农村社会的诸多变革,从而也引致了农民政治意识的变迁。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我国农民政治意识的变迁至少体现出如下三大特点来:一是在主体的呈现上由依附性向自主性过渡;二是在自我的表达上由被动性向主动性过渡;三是在利益的追求上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过渡。把握这些特点对于目前在农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精神解放学说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沉寂后,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精神解放学说的研究又获得了新的契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的精神解放学说对于我们今天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实现现代化,势必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制度结构、制度要素和制度效能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制度结构方面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总的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和具体政治制度等方面实现现代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要在制度要素方面实现现代化,势必要求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在领导性因素、主体性因素、规则性因素和评价性因素等方面实现现代化。通过量化分析测定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制度效能,并由此来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实现现代化提供直观依据。  相似文献   
28.
29.
传统的“经济效益”定义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仔细想来,这种定义存在三个方面的缺失:“尽可能少的投入”,“少”到什么程度不清楚;它只注重生产“经济效益最大化或最优化”,而忽视生产过程本身;它暗含着深深的“急于求成”印痕,“理性”成份不足。这种定义容易给社会实践中从事各种与经济相关活动的人们造成多种假象。为了弥补这种定义的缺失,需要对“经济效益”进行了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30.
关于提升村庄内生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来探讨如何提升村庄内生能力的问题。在目前,提升村庄的内生能力对于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巩固已经取得的建设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提升村庄内生能力的过程中,村民是"提升"的主体,而国家或者执政党是"引导"这种"提升"的主体。两个"主体"都是这种"提升"所必须的,同时,它们之间的边界又是不能含糊的,它们之间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