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认为,前苏联哲学界对马克思上层建筑理论的解释,有两大缺陷:一是将上层建筑一般,直接混同于它的具体形式;二是附会性地把社会意识并列为上层建筑,甚至视其为核心。这有悖于马克思的原意。其实,马克思在科学制定上层建筑概念时,仔细地考察了人类史前社会至资本主义社会各历史时期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他认为,上层建筑处在伴随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的历史延续过程中,它的内在结构、性质和职能,以及各种具体形式都历史地变化着  相似文献   
72.
历史上并无﹃清政府﹄胡为雄不知从何时起,在有关清史、近代史的研究或话题中,尤其涉及自晚清以来的中国历史,人们现在都习惯性地称当时握有最高统治权力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统治下的清朝为“清政府”。“清政府”一词的始作俑者大概是史家特别是清史专家,...  相似文献   
73.
布 哈林曾被列宁称赞为“党的最宝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尽管列宁认为他没有完全理解辩证法)(1)。他著作甚丰 ,生前出版过20余部著作 ,尤其是1921年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教材》一书影响巨大 ,该书在世界范围内曾有近20种译本 ,单是俄文本就印行了十几版。(2)在这部书中 ,布哈林首次系统而通俗地解释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或社会学思想 ,特别是马克思的上层建筑理论。布哈林对上层建筑所作的解释 ,比普列汉诺夫、列宁、斯大林的解释都要详细。虽然他的解释有背离马克思原意的地方 ,但在总体上要…  相似文献   
74.
马克思主义学说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中国人得知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是1899年通过《万国公报》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介绍,得知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则是在1902年通过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初步宣传,最初是国民党人。他们除了孙中山外,还有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马君武、胡汉民、戴季陶等。  相似文献   
75.
金春明教授撰写的《一篇奇特的自我解剖——<毛泽东致江青的信>试析》一文(载《党校论坛》1989年第5期),我一气读完后,感觉受益匪浅。该文对1966年7月8日毛泽东致江青的信进行的较系统研究,在国  相似文献   
76.
郭沫若的史论<甲申三百年祭>自1944年春发表以来,已成为一个长久性话题.当年,国民党政府当局对之加以指责,共产党人则把它作为整风文件进行学习.60年后,它再次被人们提起,不仅理论界人士为之专门召开讨论会、发表了大量文章,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更是从治国理政的高度来看待这一文献.  相似文献   
77.
近30多年来,发展哲学研究在中国兴起,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这种研究包括两大层次:一是本质、规律层次上的,如唯物史观,它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二是实证、决策层次上的,它要研究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具体条件、方法和途径,研究如何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加速社会的发展等问题,为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提供具体理论指导。学界认为,作为建设中的发展理论,它还有很多基本问题需要探讨。例如,发展的含义及其合理性,发展与现代化,发展与代价等。  相似文献   
78.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兴起,形成了所谓的“社团革命”。不论是在地球的北部还是南部,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数目都在大量增长,它们的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角落。这场全球性的“社团革命”,对20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民族国家的兴起对于19世纪后期世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9.
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广州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主要有杨匏安,以及自沪至粤的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更使共产党人登上中国政治舞台,并为他们预后坚持共产主义运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毛泽东修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文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为雄 《理论视野》2007,(11):28-30
毛泽东在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收编入《毛泽东选集》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修改成"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国内学界认为这是受制于国际政治环境,但没有给出直接的史料证据,同时忽略了毛泽东著作修改的具体过程。然而,毛泽东修改自己的著作遵循了精神生产的普遍规律,他不只是对一个提法的修改而是对著作的全面修改。我们从事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宜以《毛泽东选集》中"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规范提法为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