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蛔虫病 发现1黑熊排出蛔虫1条,随后在熊群中采集粪便普查蛔虫卵,并投药驱虫,感染者排出虫体少则5~6条,多则达20余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政党趋同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当代中国政党趋同主要体现在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趋同和民主党派彼此之间趋同这两个方面,本文对国内政党趋同问题的研究现状从基本内涵、现状、原因、利弊、解决之道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并对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刘舒  薛忠义 《东北亚论坛》2013,(1):71-78,129
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党政治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探索东亚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有助于我们了解东亚政党政治的运行过程和发展规律。韩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模式虽各具特色,但其基本涵盖了东亚政党与民众沟通的主要模式,从政治沟通的整个过程来看,也有一定的规律和经验可循。如充分发挥政党的能动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积极主动地拓宽沟通的渠道等。借鉴东亚政党与民众沟通的经验对于完善我国执政党与民众的政治沟通模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历史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毛泽东的探索时期,邓小平的贡献时期,江泽民的推进时期,胡锦涛的创新时期。对这些时期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当今形势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如何前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的首要目标就是民主政治的实现。中国社会民主政治的现状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并留下了历史的深深印痕。因此,在中国迈入全面实行民主政治之路的21世纪,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治思想和实践,于当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理论界从内涵、重要性、路径、历史进程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直面时代困境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文全方位予以综述解读,理论结合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十八大关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构想进行了阐述。一是科学界定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概念;二是系统分析了十八大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战略;三是对中国文化发展战略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为教育者确定教育目标,选择、确定教育内容和方法,评估教学效果以及为完成这些工作而获得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工作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制约其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学校要为全面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在做好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改进工作方法和教学方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治传播是政治与传播相互交汇的一门学问。在西方,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政治传播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在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直至今天,经过30多年来众多学者的努力,这项研究经历了由最初的译介西方的政治传播理论到如今试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理论的过程,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政治传播的内涵、政治传播的要素、政治传播的形式、政治传播的环境、政治传播的功能五个方面对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五个基本特点,并对当代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理论的科学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源泉;大众传媒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专业队伍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