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年初,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在北京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来自中央部委、研究院所和三农实践第一线的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分别就村民自治的形式、乡镇政府功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展开了讨论,在若干重要问题上达成共识。研讨会加强了学术界内部、学界与政策制定部门、学界与基层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扩展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解视角,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交流,对实践部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2.
村级组织是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村级组织建设好坏决定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村级组织是自治性组织,村干部并非国家正式编制的公务员,而是不脱产干部,没有工资,报酬主要是误工补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出现了巨大的区域发展差异,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形成,这两个方面对村级组织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对村干部的稳定性产生了巨大影响。当前中国农村村干部稳定性与职业化差异很大,收入、职业自由度、体面程度都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3.
农村公共品供给:税费改革前后的比较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税费改革前,农村公共品自上而下的制度外供给体制,在满足农民部分需要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税费改革后,建立在公共财政和农村社区基础上的公共品供给制度,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强了农民的自主性,但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及社区自组织能力缺乏,农村公共品依然严重缺乏。为此,需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构建起有效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34.
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由来、逻辑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配得上农村第一工程的,可能是极大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能力的耕地细碎化问题。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着眼点,应该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正在全国开展的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遵循的是权利逻辑。农地确权与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的有着不同的逻辑,它可能导致农民失地,以及农村耕地细碎化问题更难解决。当前开展的土地确权工作的重心,应当转向组织农民进行“换地并块”活动,以回应农户对承包地连片经营的需求,解决耕地细碎化问题。  相似文献   
35.
摘要:当前学界关于征地冲突的讨论,存在三种不同的解释范式,分别是维权范式、博利范式和制度范式。为了减少征地冲突,学界一直呼吁要调整甚至是取消土地征收制度。2017年5月份,国土资源部网站公布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其中对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比较大篇幅的修改。本轮的《土地管理法》修订,预设了现有征地制度存在不合理性,从制度层面解读征地冲突现象。站在利益博弈的角度看,《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对土地征收制度进行的修改并不能消除征地冲突,相反,在中国城市需要征收土地的现阶段,因为新的征地制度改变了农民维权或利益博弈的预期,而可能引发更多更不可控的利益博弈与征地冲突。现行征地制度优于《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的修正,也优于当前学界与政策部门的激进主张。  相似文献   
36.
中国农民合作的正途和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合作是一个经典话题,农民合作意义重大.如果对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和中国农民所处的结构性条件作系统梳理,那就会发现欧美规模化的农业模式和日、韩、台的综合农协模式皆不适用于中国的农民合作.中国农民合作的正途和捷径恰恰在于广为学界和政府部门所遗忘的农村基层村社组织建设--当然有必要对之作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改造.  相似文献   
37.
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农村,因为工业化起点与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三种不同实践形态,分别集中在以苏南和上海为代表的农村地区、浙江农村地区、珠三角地区。苏南和上海农村地区工业化以集体性质乡镇企业为起点,浙江农村工业化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起点,珠三角核心区工业化以招商引资发展"三来一补"企业为起点。不同的工业化道路造成了不同的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基层治理实践。当前珠三角地区存在的最大困境是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土地食利集团,这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是非常有害的。到目前为止,苏南和浙江土地食利者仍然很少。苏南地区的能人治村代表了当前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方向。珠三角地区基层治理走向何方,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38.
人情是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重要功能。随着现代性的侵蚀,农村人情普遍出现了异化。人情异化的程度与方式与村庄社会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化程度高的中部农村,人情异化最为迅速。人情异化表现出来的是人情的繁荣,但当人情被榨取性利用之后,剩下的只是名实分离的人情空壳,人情循环中断,村民之间基本的人际互动难以维系,农村熟人社会失去了润滑剂,农村熟人社会甚至会因此解体。这是目前中国农村和农民难以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39.
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差异显著,既有"产业发展"路径和"制度改革"路径下的相关研究,忽略了中西部普通农村的经济社会基础,导致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路和项目资源错配问题突出.秉持"区域差异"研究视角,基于"治理型发展"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当前,产业有所发展的地租经济村、旅游经济村、特产经济村、政治明星村等,属于中国农村当中的少数,占比有限,且难以复制;产业失败是中西部普通农村的普遍事实.对中西部普通农村而言,产业发展缺乏基本的经济社会基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突出,导致产业发展雄心勃勃而鲜有成功.因此,面向群众诉求的治理有效,理应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而有效的适配路径.  相似文献   
40.
贺雪峰 《学习月刊》2012,(21):29-30
《经济参考报》在2012年9月连续四天整版报道土地制度,矛头所向,是要改变中国现行土地制度,尤其是征地制度。但其中一些分析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