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治理官场"大忽悠",最为根本的着力点在于加强制度建设。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党纪、政纪、法纪等教育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官场"忽悠"行为的问责和惩处力度,以保证治理官场"忽悠"现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2.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十分强调制度建设,非常看重制度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他指出:“九十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43.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自身的态度和作为,然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来自社会领域的紧密配合.如果没有社会领域的紧密配合,就等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到最后服务型政府也将难以构建起来.在这里,我仅就社会组织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之间的关系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4.
1917年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从此 ,理想的社会主义观便转变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二次大战后 ,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并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大大提高了社会主义的威望 ,震惊了世界 ,以至于当时不少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而 ,在20世纪80年代后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 :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然易帜 ,苏联这个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轰然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  相似文献   
45.
苏共的执政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执政模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关于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的原因,文章着重讨论了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苏共所秉承的“世界革命”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关系。这种与资本主义国间的紧张关系成为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6.
苏共的执政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执政模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关于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的原因,文章着重讨论了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苏共所秉承的“世界革命”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关系。这种与资本主义国问的紧张关系成为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7.
构建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是提升社会主义认识的体现.邓小平曾经说过: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封闭不是社会主义.这些论断显然是在深刻反思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所应有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48.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当说,成就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是十分棘手的问题。例如,财富分配不公、社会两极分化、城乡差距拉大、社会阶层结构僵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化功  相似文献   
49.
在苏联政治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式主义的东西 ,究其根源就在于苏联的文化模式和行为模式之间的脱节。这主要表现在政治结构的形式化、过于强调共同性、政治生活中充满“作秀”的味道等。形式主义给苏联的政治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50.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本文针对上海市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问卷调查结果,从政治认知、政治行为、政治过程等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总体特征,梳理了不同性别群体、不同年龄群体、不同专业群体、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不同岗位群体、不同学习经历群体、不同工作时长群体等七大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的表现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