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6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38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102.
正辩护制度是否发达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与人权保障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内容主要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把辩护制度作为重点改革的领域,使我国辩护制度向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迈进了一步。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司法改革部分也涉及到辩护制度的改革完善。  相似文献   
103.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责任,为了保证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有效行使,加强法律监督说理是一项重要的具有必然性的选择。为了进一步探讨法律监督说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9月29日,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与本刊共同主办,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检察院协办召开了“检察改革语境中的法律监督说理”专题研讨会,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刘建国检察长、检察日报社常务副总编李雪慧出席会议并讲话。在此,摘要刊发与会专家、学者和部分检察实务界人士的发言,以期推动法律监督说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适应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需要 ,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缩小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差距 ,我国应当对包括逮捕、监视居住等在内的强制措施制度进行改革 ,对超期羁押进行制度性的防治 ,协调行政措施与强制措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一切事物只有互相比较才能见差别短长,只有互相借鉴才能促发展进步。司法改革也是如此。中国的司法改革,既要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应当了解外国的司法改革情况,借鉴他们行之有效、同时也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以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相似文献   
106.
卷首语     
时代需要立言之士。中国自文化大革命结束重建法制以来,不觉已经30年。这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30年,也是从人治走向法治的30年。但法治之路当如何走,大至如何  相似文献   
107.
《刑事诉讼法修改专家建议稿》重点问题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列入本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为了对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献计献策,由我主持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课题于2004年初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课题组草拟出《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08.
关于附条件不起诉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附条件不起诉问题,我重点讲以下三点意见:第一,关于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严格来说附条件不起诉,是从哪个国家引用过来的还不好  相似文献   
109.
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成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针的重要成果陈光中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决非权宜之计,而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政方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0.
鉴定机构的中立性与制度改革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刑事诉讼中,刑事案件的处理有时会涉及到专门性问题,而这些专门性总是必须借助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的检验结果或判定才能予以解决。在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科技化的今天,犯罪活动也呈现智能化、专业化的趋势。有些案件事实的认定如果离开以专门知识和技术手段为依托的鉴定,已几乎成为不可能。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鉴定的应用领域必将不断拓宽,其重要性也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