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正>一、当前党校现场教学模式取得的经验所谓现场教学,是指通过在现场教学基地设置教学课堂的形式,实现就地发现问题,多向交流的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科学设置现场教学专题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党校教学的需要,提出既定的研究问题,由教师、学员、教学现场基地人员共同研究解决的一种主动式、多向式的教学模式,学员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性精神,以  相似文献   
52.
我国小产权房由于其成因的复杂性、数量的广泛性、管理的无序性及效应的敏感性,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现实难题。对小产权房的处置不能再纠结于"强拆"还是"转正"这一非此即彼的传统处置模式。应根据小产权房所占土地的不同用途采取区别对待的处置思路:对于占用耕地或基本农田违法违规开发建设的小产权房应坚决予以取缔;对那些在宅基地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的小产权房,尽量做到合法处置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3.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10,26(3):80-84
理论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从稳定生产关系的层面强化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二是从提高生产力的层面实现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村集体、承包户以及其他集体成员之间在利益上存在矛盾;政策规定与农民意愿之间也存在差距;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有待加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推动土地承包与流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4.
当前,司法民主化改革的取向、社会主体复杂的利益冲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为公众司法参与提供了制度空间、基本动因和技术平台。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我们应对公众司法参与进行系统性的逻辑建构,包括司法基本信息的知情机制、司法运作过程的监督机制及司法运作结果选择的回应机制等,这将在制度化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司法机关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5.
当前,随着公众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网络主流民意成为推动司法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有效吸纳网络主流民意是实现司法有序运作乃至公正结果的有效保障,是司法民主化的重要标尺。通过理性吸收网络主流民意,可以真实地反映民众对司法裁判的真实态度,使之成为引导与确证司法公正形成的逻辑起点。司法运作过程要有效吸收网络主流民意以达到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必须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技术构造:一是构建"网络民意话语空间",用于吸引网络公众司法参与。二是经由"公共能量场"的话语平台,用于促成网络主流民意的生成。三是通过法律专家的判断,使司法机关理性吸收网络主流民意。  相似文献   
56.
"诉访分离"是信访运作过程中为实现涉诉信访依法终结采取的制度安排,它运用司法处置的程序和方法,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导入司法程序予以最终解决。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的理念基础在于"诉访分离",即避免涉诉信访处置渠道的多元化、处置手段的行政化和处置目标的短期化。为了克服诉访的外部混同导致涉诉信访处置非程序化、诉访的内部混同导致涉诉信访处置权益化和诉访循环导致涉诉信访处置空转化这些因诉访不分所衍生的问题,应当通过采取合理设置诉访分离的基本层面、科学构建诉访分离的运作机制和强化涉诉信访司法处置的终局性效力等策略,促使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7.
陈发桂 《唯实》2010,(6):62-67
司法民主化改革的取向、社会主体间复杂的利益冲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为网络公众司法参与制度化建构提供了制度、动因和技术等基本生成要素。形成制度化的网络公众司法参与,需要选择从建立有效的司法网络回应机制、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序性制度及规范网络公众司法参与行为这些路径入手。  相似文献   
58.
陈发桂 《唯实》2011,(8):81-85
社会协同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核心内容,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过程是多重张力催生的结果。民间组织嵌入基层征地拆迁纠纷,有助于基层政府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当前,在由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发展态势下,民间组织的嵌入性治理可以有效发挥其整合分散的公众利益诉求、实现公众与基层政府信息的双向传递及合理分担基层政府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作用,通过政府一公众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59.
中国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49年之前,我国的民间组织非常发达,很多民间组织是革命力量的一部分。1950年,国家进行社团整顿,清理会道门,政务院颁布《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1989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该条例确立了对民间组织的双重管理制度,事实上提高了民间组织准入的门槛。  相似文献   
60.
农地承包经营制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正在遭遇既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实现农民平均占有田地的制度依据,又面临着农村土地三十年以及更长期的顺延、不调田的现实矛盾。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无论是重庆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模式还是成都试点“土地换身份”模式,都无法有效地解决农地承包经营制度运行中的矛盾。具体的对策应当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内,一方面通过集体土地股份化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畅通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另一方面着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解决无地、少地农户的基本生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