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通过实证分析,现行司法强拆运行机制不能有效遏制强制拆迁中恶性事件的继续发生,且可能导致司法强拆面临较大的运行风险,使其失去道义和法治层面的正当性支撑,陷入被拆迁户强烈甚至极端抵制的运行困境。因此,对司法强拆运行机制的重构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裁、执分离制度,保证司法强拆运行机制的公平公正;二是实现司法独立,避免司法强拆受地方行政和其他外力干预;三是确立公众有效参与拆迁过程的制度,使司法强拆前的社会风险评估落到实处;四是通过司法强拆运行为地方政府与被拆迁户之间搭建一个有效的对话和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72.
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在当前所遭遇的最大困境是:既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以实现农民平均占有田地的制度依据,又面临着农村土地三十年以及更长期的顺延、不调田的现实矛盾。中国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无论是重庆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模式还是成都试点"土地换身份"模式,都无法有效解决农地承包经营制度运行中的矛盾。具体的对策应当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内,通过集体土地股权化转化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及畅通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解决农地承包经营制度所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73.
当前群体性纠纷处置的基本模式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存在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政府动员型的处置模式,另一种是司法裁判型的处置模式.这两种模式缺乏有机整合,加大了社会风险.由于我国群体性纠纷所关涉的问题较为复杂,适用当前的处置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应对此类纠纷.必须构建有效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具体的应对策略应当是以司法裁决解决为主,政府动员解决为辅,综合运用行政、司法及各种社会资源,有效应对和处置群体性纠纷,这是提升我国群体性纠纷控制与解决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4.
陈发桂 《桂海论丛》2008,24(1):22-24
农村因土地征收、耕地转包引发的纠纷,不仅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而且已成为乡村治理的一大难题。针对错综复杂的农村土地纠纷,必须构建可行的纠纷解决机制,具体的对策就是在完善诉讼与调解制度的基础上,让诉讼与调解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这是解决当前乡村社会治理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5.
实践证明,宪法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与新时代同步,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及时地通过宪法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体现实践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才能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才能以此不断提高宪法的实施水平,这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宪法修改的基本价值向度。要提高宪法实施水平的价值向度,现行宪法修改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宪法修改必须坚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二是宪法修改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是宪法修改必须坚持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法治国、依宪治国轨道。  相似文献   
76.
如何实现负有维稳重任的基层政府和无法有效进行利益表达的普通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迫切需要人们以新的眼光看待民间组织参与基层维稳的价值及其限度。通过民间组织参与基层维稳过程可以有效彰显其信息传递、利益表达和利益凝聚的价值。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有将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