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法律   6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9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余凌云 《法学家》2002,(2):31-38
一、问题的提出 近日拜读苏力先生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一书,见其中介绍了一个警察使用枪支的案件,大概的案情是,王某(警察)与派出所其他干警按照上级统一"严打"部署,在午夜上路设卡检查摩托车情况.遇见三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饮酒后驾驶一辆摩托车归来,拒绝停车检查,连闯两道检查线,直冲派出所所长把守的第三道检查线.  相似文献   
42.
行政复议法的修改目标应当是提升行政复议的公正性、亲和力,又保持快捷、经济和专业.首先,建立复议委员会,通过“掺沙子”、票决制、审裁合一、“不当被告”、当面审理、说明理由来提升其独立性、公正性.其次,行政复议的便捷、灵活、经济,要靠简易程序、调解、复议委员会工作机构的有效率的辅助工作等来实现.最后,以裁决原理进一步拉张复议范围,是积极吸纳纠纷、减少流入信访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43.
44.
论行政契约的含义——一种比较法上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行政契约的含义———一种比较法上的认识余凌云揭示行政契约内涵,是为了反映行政契约的本质,确立划分行政契约的标准,分清行政契约和民事契约的“分水岭”,为探讨行政契约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明确共同的出发点。一、西方国家行政法上的认识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普...  相似文献   
45.
当前英国警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英国新一轮警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专门的警务标准机构;强化科学、统一的绩效考核;积极推行国家犯罪情报模式;变革警务活动主体结构;加强对新类型犯罪的处置。其经验可以给我国的警务改革提供如下启示:贴近民众、加强社区工作是警务改革的重点;有效应对突发性犯罪和群体性事件是警务工作的难点;加强情报工作是提高警务服务质量的基础;实施科学、统一的警务绩效考核办法是提高警务服务质量的保证;强化监督是保持警务工作廉洁、高效的关键;加强高级警官培训是提高警务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6.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通过对三个典型案件的分析,认为法院之所以很少直接引用《行政诉讼法》第54条"滥用职权"的审查标准进行判决,主要是因为有关法律规定不明确,以及实际审判中法官更倾向于使用"转换技术"。同时,进一步揭示法院在实质性审查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行政检察监督与行政公益诉讼存在交叉重合,如何正确理解二者的关系对于增强检察监督合力,促进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检察监督和行政公益诉讼,在性质上是广义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的两种不同模式,皆属于检察权对行政权的直接监督;在功能上则分别在监督范围和监督手段上互为补充。基于此,二者在适用时应当遵循谦抑性、补充性和必要性的共同原则。在一般情况下不必进行过分严格的区分。面对需要区分适用的情形,应当以诉的利益作为区分标准,并通过检察机关内部移送程序进行衔接适用。  相似文献   
49.
警察权的央地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凌云 《法学评论》2019,37(4):36-47
  相似文献   
50.
在行政诉讼上由"滥用职权""明显不当"构建的合理性审查,就是实质合法性审查。我国行政诉讼法第70条胪列的各种审查标准实际上暗含着适用次序,形式合法审查标准先于实质合法审查标准,"滥用职权"先于"明显不当"。这对于隔断随意流动、阐释各自的内涵与边界、形成较为稳定的解释结构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科学合理地界定"滥用职权""明显不当",对于"滥用职权"的解释应当去主观化,受限于变更判决的"木桶效应",不宜无限扩大"明显不当"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