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7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古代人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剩男翻女”,很多朝代采取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倪方六 《政府法制》2014,(35):48-49
成语“身陷囹圄”,意思其实就是坐牢。“圈圄”与“圜土”,均是上古周代监狱的叫法。夏代的监狱称为“夏台”,殷商叫“菱里”.春秋时期改称“狴牢”。古代监狱不仅叫法各不相同,坐牢的规矩在不同朝代也迥然有异。  相似文献   
13.
《尚书·周书·吕刑》中曾提到过刑法审判中的五大弊端:依仗官势、挟私报复、暗中做手脚(一说听信女人枕边风)、索受贿赂、谒请说情,即所谓“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如果法官行为在这五方面有失检点,造成判罚不公,“其罪惟均”,意思是其罪过与犯人相同。可见,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人即开始防范审判不公和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14.
说到武则天,大家可能都知道这个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个狠角色。  相似文献   
15.
倪方六 《法制博览》2009,(17):25-25
从中国盗墓史上的一般规律来看,墓冢在100年至200年内被盗的占80%以上。前有厚葬之风,后必出现盗墓高潮。厚葬之风到西汉时期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汉灭亡后也会在中国盗墓史上形成盗墓第一波。事实证明,这种推测是客观存在的。在中国历史上三大盗墓高潮中的第一次,即出现在西汉末年至南北朝这一段时间。这一历史时期,小朝小廷如玩游戏般地交替频繁,世道很乱,饥民遍野。你盗我亦盗,大家一起盗,民间盗墓成风。  相似文献   
16.
倪方六 《法制博览》2009,(13):32-32
遇到危险丢下女人就跑,当初桃园结义的时候张飞与关羽都杀了自己的妻子跟随刘备,那句有名的“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话就是刘备说的。  相似文献   
17.
一、节俭模式在中国古代,用"节俭模式"治理国家最卓有成效的帝王是西汉第三任皇帝汉文帝刘恒。刘恒最受史学界肯定的,还是他的"节俭治国"思想。刘恒在位期间,禁扰民、禁送礼、禁浪费,甚至连显示皇权威严的诸侯、属国献供礼等都废止了。即位初,有人献千里马,刘恒就此下了"红头文件",诏告天下"朕不受献也","令四方毋求来献。"不建楼堂馆所。刘恒在位23年竟无一项大型建筑,连小建筑也不搞,只要是劳民伤财的,一律不批。据《汉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社会风气较开放,当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当然指有条件的)对生活质量都很讲究,在明中后期,女士很前卫,爱赶时髦,男士则热衷性开放.  相似文献   
19.
倪方六 《法制博览》2010,(17):52-54
曹操是中国盗墓史上标志性人物。为了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这样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盗墓办公室”的人员都被授以相应的不同职务:总指挥叫“发丘中郎将”、发掘队长叫“摸金校尉”。  相似文献   
20.
为了娶媳妇,皇帝也要给老丈人家送彩礼. 订婚送彩礼,是人之常情,也是中国古代流行习俗,到今天也未见取消.但古今还是有区别的,古代上门提亲,要女方的"八字",至订婚时,正常礼物是雁,即所谓"婚礼下达,纳彩用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