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充分就业一直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日益凸现。今年9月12日、13日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的召开,再一次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近日本刊特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主任信长星、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国  相似文献   
12.
今年 4月 ,泰州市召开了三级干部大会 ,出台了“大力推进私营个体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策 ,这标志着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将彻底告别“体制约束”下的蹒跚和彷徨 ,正式走向全面放开、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告别旧阶段、走向新阶段”的历史进程中 ,各级政府的“作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离开政府的“作为” ,“大力推进”就成了一句空话。为此 ,本课题组拟以“个私经济发展中的政府有效作为”为起点 ,系统地研究“泰州个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关思路与对策问题。一、业主的意见必须重视党的十五大以来 ,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3.
发展电子党务对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建工作的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电子党务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迫切需要从思想认识、信息平台、业务体系、信息资源、法律法规、人才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叶帆 《唯实》2004,(7):89-92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间互动的主导趋势是社会科技化和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的一般含义即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加速进步 ,同时也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分析科技社会化的主导趋势即全球化趋势 ,并从宏观上提出了我国当前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和能量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是高度一致的。当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在理念意识、系统规划、政策法规、技术支撑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9日,人民日报理论版《本周话题》栏目推出"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一组文章后,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和网友还提出了一些问题,希望专家能进一步深入阐述。这  相似文献   
17.
叶帆 《学习导报》2010,(22):1-1
“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这是陈云同志在1939年写的《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中提出的观点。在当前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新形势下,重温这个观点,提倡这种精神,仍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电子政务正在建立和发展阶段,确定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在电子政务所追求的监管和服务这两个目标上,监管也是为了服务,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以民为本的服务导向型电子政务才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迫切需要重新定位。以民为本是我国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核心,主要包括服务性、高效性、公开性、全面性、协调性、安全性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叶帆 《前沿》2004,(4):31-34
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 ,我国东西部地区间“数字鸿沟”正日益成为经济协调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首先论述了相关理论 ,并对我国各地区间信息化差距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而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其核心观点是 :东西部地区间“数字鸿沟” ,其根源在于人文基础、人才结构、制度建设、投资规模、信息资源以及服务体系这六大环节。只有从这六方面入手 ,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西部地区“数字鸿沟”的跨越。  相似文献   
20.
9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促进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树立起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记者就如何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作用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耿云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