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8篇
法律   45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第五章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前面讨论的是所有司法鉴定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致力于研究适用于各种鉴定学科的一般规律 .而在此之后,还必须将其运用到各种鉴定学科中才具有实际意义.而在司法鉴定学各论部分众多的鉴定学科中,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是最特殊的,其中的问题最多,对此的非议也最多 .因此,本文设专章讨论.  相似文献   
32.
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法学本科教育课程结构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近十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院校传统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与社会观念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于是,有关基础理论课程和实际应用课程在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中应处的地位问题的争论在高等院校中展开,且重实际应用,轻基础理论的倾向占主导。对法学这一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的学科,更是如此。有些院校系在短期内将课程的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一些新设法学专业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更是向实际应用严重倾斜。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改革的结果却未尽人意。那么,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以及面对从1995年5  相似文献   
33.
孙东东 《证据科学》2001,8(4):184-186
近几年来,有关医患关系的话题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并且已产生了一些不良社会影响.究其原因,应当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其核心问题是历史形成的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事业的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运行机制不合理,解决问题的渠道不通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 目前在我国,医患之间缺乏相互信任的现象较为普遍.患者到医院看病怀疑医生的医术是否高明、诊治措施是否得当、是否开大方多收费.而同时医生面对患者也在考虑该患者是否隐瞒病史、是否在找茬挑事、是否借机讹诈.这种现象的成因,诚然是社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医政管理体制自身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即: (一)我国现行的医政管理体制僵化、模式单一我国现有的医疗机构绝大多数都是政府举办的,各级政府的卫生行政机关既是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者,又是日常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责、权、利界定不清,二者间有着扯不清的人、财、物等利益关系.在社会现实中,一旦医疗机构发生医患纠纷,政府卫生行政机关出面调处,在形式上就很难保证公平、公正,导致一般民众在情感上与卫生行政机关对立,怀疑卫生行政机关袒护下属医疗机构,不愿接受卫生行政机关的调处,即使调处结果于己有利也往往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34.
<正> 第六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于1999年4月6日至9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全国公检法司法机关、精神卫生医疗科研机构、高等法学和医学院校系等部门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60篇。 本届大会重点讨论了因精神伤害行为导致受害人精神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的制订问题。自1996年第五届学术会议上提出精神损伤鉴定及精神伤残的评定问题的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有关单位向本届大会提出了几个方案,与会者就此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为标准的最终制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吴剑锋  孙东东 《证据科学》2001,8(4):232-238
第四章司法鉴定制度 第一节司法鉴定制度的概念与分析 司法鉴定制度从狭义上讲,仅指进行鉴定的程序制度;从广义上讲还应包括,作为诉讼证明制度一部分,对司法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和运用的制度.前者是对鉴定活动而言的规则,后者是对证明而言的规则.这些规则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证鉴定结论的客观真实性. 司法鉴定的专门性、司法鉴定结论失真的隐蔽性不仅使鉴定本身只能由专门的鉴定人员来完成,而且在运用司法鉴定结论的诉讼证明活动中对鉴定结论的审查也只能由具有相关学科专门知识的人员来完成.因此,司法鉴定制度不仅要对鉴定活动进行规范,而且要以运用鉴定结论的证明活动进行规范.本文所称司法鉴定制度为广义的概念. 目前对司法鉴定制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司法鉴定体制、鉴定人、鉴定的程序制度和鉴定标准化方面.应当说这已经奠定了司法鉴定的基本理论框架,但从总体上讲,还不够深入,值得进一步探讨. 第二节外国司法鉴定制度分析 与法系的划分相似,由于社会、历史背景不同,各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德国、日本、前苏联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司法鉴定制度,即大陆法系的司法鉴定制度;二是英国、美国以及英联邦国家的司法鉴定制度,即英美法系的司法鉴定制度.两大法系之间的司法鉴定制度差别甚大,而法系内部各国的司法鉴定制度也有许多不同.限于篇幅,这里不再细分而一并讨论.  相似文献   
36.
论当前医患关系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近几年来 ,有关医患关系的话题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 ,并且已产生了一些不良社会影响。究其原因 ,应当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 ,其核心问题是历史形成的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事业的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运行机制不合理 ,解决问题的渠道不通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目前在我国 ,医患之间缺乏相互信任的现象较为普遍。患者到医院看病怀疑医生的医术是否高明、诊治措施是否得当、是否开大方多收费。而同时医生面对患者也在考虑该患者是否隐瞒病史、是否在找茬挑事、是否借机讹诈。这种现象的成因 ,诚然…  相似文献   
37.
医疗事故鉴定中有关胎儿死亡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 ,因胎死宫内引发的医疗纠纷案件不断增加 ①。有关司法机关、卫生行政机关在审理或调处此类纠纷时以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人员和法医学鉴定人员在进行鉴定时 ,却因现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中 ,对胎死宫内的定性、事故分级没有界定 ,而无从进行。使得胎儿父母和有关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直接导致纠纷的加剧。有鉴于此 ,笔者将根据生物医学、社会学、法学以及司法鉴定等相关学科的理论 ,依照我国有关法律规定 ,结合我国国情 ,从胎儿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属性、法律地位、胎死宫内的定性以及医疗技术鉴定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38.
前 言保护弱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依法管理国家的精神卫生事业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纵观历史 ,人们发现 ,除公共卫生外 ,再没有一个医学领域吸引了立法者如此多的关注 ① ———早在 180 0年英国便颁布了《精神错乱者法》 ,其后欧美、日本等国家也相继进行精神卫生方面的立法 ;其中英国和日本的立法还经过多次修订 ;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则相继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修订和颁布了“精神卫生法”。此外国际社会对精神障碍者的权利保护、精神卫生立法等问题的特别关注也不断增强 ,并通过了一系列的国际性特别宣言。世界精神病学会…  相似文献   
39.
王新  孙东东 《证据科学》2004,11(3):228-236
“医疗看护”对我国内地而言是个新鲜事物。在日本精神卫生法和我国台湾省的“精神卫生法”中均可见类似规定。我国目前对于“医疗看护”问题的理论探讨并不广泛,也不深入,再加上“医疗看护”在非自愿就医问题中占有的重要的地位,所以笔者设专章对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0.
第二章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精神障碍的评价体系 现代社会对精神障碍者所产生的种种直接的、显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医学和法律两种评价体系来实现的,这在当前世界具有普遍性,我国也是如此.因此笔者首先将对这两种评价体系做一些简单的归纳、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