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通过对不同类别青少年群体手机使用状况纵、横向比较的实证调查及资料分析,来探讨青少年手机使用呈现出的状况和其中的心理观念、价值特征等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结果发现:青少年手机使用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娱乐性日益明显,风险机会逐渐抬升;未持手机青少年更容易作出积极的自我评价,初、高中生中手机持有者未表现出机会成本优势;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手机的影响呈递增趋势,且手机的使用受知识水平、生活环境和经济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政府信任和内部政治效能感的关系类型来界定青年和政治的疏离程度,其中,疏离感强的包括从属者、退出者,疏离感弱的包括建构者、支持者。并将生活政治参与分为三种类型,线上关切式、线下关切式、线下吸纳式。在此基础上,检验青年的政治态度偏好和生活政治参与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疏离感强的并非完全脱离政治。退出者虽然有较少的社区参与等线下吸纳式和线下关切式政治参与行为,但是他们建构了自我话语空间,更多地参与线上关切式政治活动;从属者有较少的线上关切式政治行为。疏离感弱的也并非参与各种正向生活政治。建构者有更多社区吸纳式行为,但也更多参与线下关切式等冲突政治行为;支持者是政治结构的核心力量,较多参与社区活动,较少参与线上关切式等冲突生活政治;投票、选举等线下吸纳式政治参与取决于制度设计,和青年的政治态度偏好没有显著线性关系。本文还分析了不同政治态度偏好类型的人口学分布,探讨了青年的生活政治参与行为的引导逻辑。这对于目前我国青年的网络社会治理、生活政治参与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的良性再生产是成熟的网络公共领域发展的重要条件.基于社会资本再生产是一个“网络—(普遍的互惠)—规范—信任”等要素互构共生的过程,通过建构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和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可以看出,网络公关领域中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是一个网络关系资源极大丰富、规范和信任有待提升的非平面性再生产过程,并且有着不同于西方市民社会的社会资本再生产运作逻辑.从虚拟社区、紧密网络、网络规范、社会认同建设的角度可以实现网络公共领域中社会资本的良性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整体网分析可以描述网络成员的整体性关系及他们的社会结构.对某师范大学一个由62名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网络分析发现:女生的好朋友及日常交往行为较之男生更多地嵌入于同寝室成员内;成绩好的学生多数处于好朋友网络的边缘,由成绩好的个体组成的友伴群体是稀疏的团体;好朋友网络表现出明显的帮派性.对此提出如下建议:班干部的选拔应结合个体素质、选择在好朋友网络中具有较大点度中心度和较高中介性的个体;应有意识地改变、引导学生的人际交往结构;师长应对友伴网络中的劣势群体给予较多的关注;给关系较远的学生提供较多的接触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