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主持人:道德底线,是一个令人惶恐的话题,但是来自社会多个层面的道德出界现象却让我们已无法回避,我们通常都说,物质是基础,古人就有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的论说,然而,现实这样告诉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随之带来思想道德水准的相应提升。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许多,而坚守道德底线的问题反而显得相当严峻。邓小平说过,“物质文明搞上去了,社会的道德水平下降,是个贪污贿赂横行的世界,那么经济成功了,也没有意义。”“公民道德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近年来,道德问题已引起方方面面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不少问题不容忽视,具体到现实生活中,道德滑坡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  相似文献   
12.
身体是人生命的物质承担,心灵是人生命的意义寄托。在现代社会中,身心失衡是人自我迷失的重要根源。从主体角度来看,和谐社会的建构,要求每个人首先能够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和谐人。身体与心灵的和谐是和谐人的根本标志。德性包含着人性的提升和自觉完善,德性修养体现出人对自己身心关系的调适与优化。守护心灵秩序,实现身心和谐,乃是德性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指向。基于德性的身心和谐,能够成就一个人的真实自我;真实的自我,意味着一个人成为他所应当是的,做他所应当做的。  相似文献   
13.
"伦理的终结"与"道德的解放"——后现代伦理的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东亮 《探索》2006,(4):172-175
后现代伦理是一种对待现代伦理的态度,以及力图超越现代伦理的一种努力;它批判现代伦理学的规范主义或规则主义倾向,要求终结"伦理的暴政",还原"道德的本相",使道德审美化,建构一个"审美化"的道德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与各种乌托邦社会主义流派企图通过先验理性和人道原则“发明”社会主义价值观不同,马克思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及其精神的本质反映。劳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体”,因为劳动确立和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人民主体立场和根本内容规定。以劳动自由为基础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由人联合体理念,是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价值观的基本主张;以劳动平等为基础的按劳(需)分配和人民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的基本主张。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劳动为“实体”的自由、平等、民主、公有、共享诸价值“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