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许多公司,并没有明确禁止同事之间谈恋爱,甚至还有很多公司为单身员工举行联谊活动。实际上,在一些禁止“办公室恋情”的公司,也潜伏着“杜拉拉和王伟”这样的地下情侣。更有一些“办公室恋情”开花结果,两人终成眷属。我们抛开公司是否赞成“办公室情侣”,先来算一笔账:如果一对恋人或者夫妻长年累月在家公司就职,有哪些利弊?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中日两国签署了《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但自2010年开始中日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挫折,战略互惠关系的推进也受到不利影响。以2014年底中日达成改善关系的四点原则共识为起点,中日关系逐渐积累改善势头。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正式访问日本,显示中日关系重回正常发展轨道。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也获得新的推动力。当前,无论是中日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还是国际环境,相较十年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把握中日经济合作的新契机,挖掘两国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增长点,深化务实合作,扩大共同利益,是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过,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影响,中日务实合作的推进并不会一帆风顺,而需要两国政治家审时度势、悉心引导,也需要两国民间精诚合作、克服阻力、共创未来。  相似文献   
13.
法袍与法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确认法袍作为西方法治文化的象征意义入手 ,着重介绍法袍的文化功能 ,这些功能表现为 :宗教化、形式合理性、司法独立的“屏障”以及戏剧审美价值。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分析 ,指出法袍的引入会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我们对法袍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农业项目管理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其中中介(代建)制管理方式已在国内初步应用。如我国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城市都出台了有关的政府投资项目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和有关规定来试用这种管理模式。本文认为在当前的政府投资农业项目管理领域,也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适度的推行农业项目管理中介(代建)制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 2000年2月 11日的《南方周末》报道了一则新闻并加以述评(摘自(人民日报·华东新闻),1月10日,心为文),题目为:《凭什么认定王洪侵权》。大致内容如下:国内涉案标的最大的一起“网上言论侵犯名誉权案‘’近日宣布一审判决。消费者王洪和同为被告的两家新闻媒体,被北京海淀区法院判决侵权成立,需赔偿原告恒升集团合计约100万元人民币,其中王洪个人赔偿50万元,创下国内名誉权侵权案个人赔偿之最。王洪即使倾家荡产也拿不出这么一大笔赔偿金,而起因却是他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1997年,王洪花了万…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建国之初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产生的背景、过程与内容使其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其中有些内容,如对民情国情的现实主义态度至今仍值得我们传承;有些则需要我们基于宪政理念予以反思和警醒。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司法裁判中一种重要的技艺,它能够弥补逻辑推理的不足、增加裁判的说服力和可接受性,但它的适用必须特别审慎。比喻在美国联邦法院推定隐私权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但这种适用有得有失。其"得"体现在经由比喻推导出了隐私权;其"失"体现在论证过程的不甚严谨且造成高昂的机会成本。在司法裁判中运用比喻时,至少应考量历史与传统、现实与社会、远景与近景等因素,以期能够达成一个有效而合理地衔接过去与现在,既能满足现实需求,又有利于社会长期发展的开放性裁判。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全新的法律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注民生、立足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为我国良法体系的构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立法制度的创新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宪法的人权序言中包含了所有现代人权宣言所应具有的要素,并将自由权、社会权均一同视为基于"人之尊严"的、具有自然权性质的权利而加以保障.其宪法第13条后半段所规定的"国民对于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之权利"即为"幸福追求权".它是日本宪法"概括性人权"的总称,是推导宪法未列举权利的根据.在宪法学理上,它可容纳所有对人格的生存不可欠缺的概括的权利;而在宪法实践中,法院则借助个案通过宪法解释从而实现对于"幸福追求权"所包含的具体新权利的确认与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