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公、检、法对于扣押、冻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妥善保管,以供核查,不再随案移送;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后,赃款赃物应一律没收,上缴国库;对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司法机关工作的一大难题,对提高办案效率,加强依法办案,防止司法腐败,保护当事人的财产权利,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刑事政策,是我国司法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在打击、惩治犯罪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我国刑事立法的不断完善,这一政策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坦白从宽不能够贯彻始终,并且其与“严打”政策也存在一定矛盾;有一些合法辨护行为也被视为抗拒而从严处理,违反了刑法罪行均衡原则;过分强调“抗拒从严”也容易导致刑讯逼供现象等。建议:1.将坦白从宽纳入刑法典;2.在程序上保证坦白的自愿性;3.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录音、录像制度,防止非法取证行为发生;4.废除抗拒从严的做法;5.对不配合公安司法机关的抗拒行为,依照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处理。总之,要尽可能把刑事政策转化为法律,以法律而不是政策来规范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命案的侦查过程中,上级领导对下级公安机关会发出"限期破案"的指令,不仅有违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而且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是实践中冤案发生的重要原因,应当力戒。至于"现场指认"的做法,应该区别情形,对于确有必要进行指认的,再行组织指认;没有必要指认的,则无须指认。指认的时候,应遵循"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样适用于现场指认所取得的指认照片、笔录和录像。  相似文献   
14.
收容审查是长期以来我国治安和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颇多的一项措施,也是目前理论界争论较多的一个内容。 一、收容审查的现状 (一)收容审查的立法状况 收容审查源于收容遣送工作。收容遣送工作最早始于50年代初期,原本是一项社会救济方法,主要用于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2月25日的《新京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让被告人自由着装出庭如何》文章里描述了一个现象:最近,先是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出庭受审,接着又是黑龙江省政协原主席韩桂芝一审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法庭上的田凤山、韩桂芝均没有穿人们熟悉的黄色或灰色囚服,而是西装革履。他表示:“坦率地说,这让我感觉更好些,因为若是让他们穿着囚服出庭,不仅会增加他们本人的差愧感,也会加重对他们亲人的打击。”应当说,让被告人自由着装出庭受审,是符合人性化司法的要求,当然也符合世界司法的惯例,但是,当笔  相似文献   
16.
杨文革 《法学杂志》2012,33(1):19-25
口供之必取是支撑我国"符合说"之证明标准理论成立的关键。在赋予被追诉者沉默权之后,我国的证明标准必将面临转型。对于那些被追诉者不予供述的案件,应当实行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对于那些被追诉者自愿供述的案件,可实行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7.
执政基础是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赖以维持和巩固的基本条件。作为我们党执政基础的主要力量——工农阶级分化、重组的现状,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带来新的考验。应采取有效对策,使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一部分工农群众的经济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使其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对言论自由的法律保护与对滥用言论自由的法律惩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中设置以语言作为行为方式的犯罪,其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言论自由,恰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宪法所确立的言论自由.只有在此目的下修改我国刑法中有关以语言作为行为方式的犯罪,并完善刑事诉讼法中的有关程序,才能使言论自由这一神圣的宪法权利得到切实保障,使那些真正滥用言论自由侵害国家、社会、他人的犯罪行为受到惩处.  相似文献   
19.
陈剑(以下简称陈):刑讯逼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种顽症,虽然我国刑法规定了刑讯逼供罪,刑事诉讼法也严禁刑讯逼供,但在实践中刑讯逼供在某些地方依然时有发生。近年来,学者们对此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批评。但据我所知,侦查部门的一些干警,尤其是在基层,却对刑讯逼供“情有独钟”,并且还能讲出不少的“道理”来。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杨文革(以下简称杨):我也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刑讯是封建社会司法官吏获取证据的一种合法手段。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允许刑讯。可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仍有不少国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1999年年会于11月在上海召开。与会代表就司法独立、证据展示制度、严禁刑讯逼供、辩护制度、陪审制度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