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介绍了管子割刀切割不锈钢管防盗网的痕迹特征、检验办法和技术防范对策,以使刑事技术人员掌握此类犯罪,在勘查检验中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当前挖洞入室盗窃案件进行了研究 ,在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对此类案件现场痕迹提取、分析、鉴定操作的规范技术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 ,旨在探求一条利用现场痕迹物证有效侦破此类案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王炳成  罗兵兵  景畅 《警察技术》2003,(5):31-32,30
如现场上提取到的子弹系不同标号,则击发所形成的痕迹有较大差异,使得在检验中对枪支数量的判断容易出现失误;本文介绍了对不同标号子弹击发形成的痕迹差异问题进行实验研究的发现和分析结果,以提请同行在分析检验此类案件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案一:1997年2月7日到3月10日,广州增城市内连续发生了9起抢劫出租车案件。伪装成乘客的犯罪分子持刀逼住出租车司机,用胶带纸封住司机的口并捆绑手脚,将司机遗于无人之处后驾车逃跑,共抢得出租车8辆。经现场勘查,分析认为该9起案件为一伙人所为,遂串并案侦查。案二:1996年5月4日至9月20日,增城市几个镇内连续发生8起入室抢劫案。案犯选择较富裕的村镇最好的宅楼下手,撬开防盗网爬窗入室,用胶带纸捆绑事主,然后在各房内  相似文献   
15.
16.
一、问题的提出:追踪在新形势下面临挑战 追踪是根据作案者遗留在现场和来去路线上足迹的特征和自然环境物质变化迹象来追击和缉获犯罪分子的一项专门的侦察技术手段。通过追踪,可以分析判断罪犯的去向和活动情况,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划定范围、指出方向、抓获作案者。 在侦缉破案中应用追踪技术简单而有效,各国警察机关都已沿用多年。追踪技术在我国刑事技术界曾受到高度重视。建国初期,各基层公安机关就应用初步的追踪技术破获过案子,又学习了前苏联的足迹形态检验技术和应用警犬追踪技术,此后公安部又在内蒙民间追踪技术的基础上总结了步法追踪技术,更使得追踪技术体系完整、实用性强、具有中国公安自己的特色,在侦破案件、抓获罪犯的过程中屡屡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在各地开展的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但也有一些地方的"三下乡"活动却"热在上边,空在基层,冷在农户"。有的是图形式--每次活动都搭台子,摆架势,人头攒动声势大,迎来送往场面阔,徒耗人力物力财力。有的是老格式--演几台节目,送几包图书,搞几次义诊,便匆匆收场,满足于戏演了,书送了,回去有个交代了,一阵轰轰烈烈之后便寂静无声了。至于帮助群众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却很少有人去问津。"三下乡"为乡下人送去"精神食粮",使农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锯齿刃型刀具砍刺切客体时的痕迹特征反映及与其它类型刀具留痕的 区别,以便在检验中作出这种特殊类型的刀具的种类和个别认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分形理论和基本概念进行了简介,就分形理论与痕迹检验技术的相关性进行了论述,其宗旨是探索应用新理论和新方法来准确描述痕迹表面形貌,达到痕迹检验的定量化,完善和深化痕迹检验理论并应用于公安实战。  相似文献   
20.
暴力拧锁案件的工具分析和痕迹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暴力拧锁这一新的作案手段进行了分析研究,找出了确定作案工具的方法及与其它手段开破锁留痕的相同和差异点,旨在探求一条利用现场上的痕迹快捷、有效、正确地分析此类案件的思路,达到及时破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