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肖顺武 《前沿》2010,(17):164-169
比例原则在公共利益的实现中具有"帝王条款"的地位。公共利益实现中贯彻比例原则对于遏制不当的行政自由裁量、维持公共利益实现进程的正义性及协调此种进程的价值冲突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在公共利益的实现中贯彻比例原则,一方面需要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进行语境分析,而不能以事后的评价作为标准,并且要将必要性原则进行标准化;另一方面要注重公共利益实现过程中的"经济性"因素,并以宪政主义的眼光来检视"己域"和"群域"的区辨。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探索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将具有道德内涵的企业社会责任上升到法律规制层面既是企业社会责任自身发展需要,又是社会对于“企业公民”的迫切要求.企业的消费者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严峻的社会现实以及国外的健全的法律规制系统折射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运作的缺失.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互动是探索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的路径之一,二者从立法设置、制度设计以及责任承担与救济等方面进行互动有着极强的社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顺武 《理论探索》2007,19(5):157-160
粮食市场秩序的建立是保障粮食流通的有力手段,法律制度在此发挥着硬性规制的作用。目前,我们应该从粮食批发市场、粮食期货市场及粮食零售市场三个方面对中国粮食市场交易法律制度进行建构。同时,鉴于中国已加入WTO,因此还要加强粮食市场反倾销的法律规制。粮食市场秩序的法律规制,既要注重国内立法,又要注重利用WTO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销售混淆商品的行为应否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这一问题围绕“使用”能否包括“销售”而呈现张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在规则层面看似以“使用”囊括“销售”,但继续沿用该规制逻辑,一方面难以在学理层面弥合二者在所处环节、对竞争秩序破坏力及规制目的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对第十四条在整部法律中的位置带来了解释的困惑。因此,有必要摒弃以“使用”涵摄“销售”的传统规制逻辑,将“销售”的性质界定为独立于“使用”的混淆行为,在注重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兜底条款进行规制的基础上,补强相应制度供给,兼顾竞争秩序与竞争自由两项重要法律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财富的生产是有规律的,但财富的分配却主要是制度安排的结果,这就是社会受益权——一项新的法律权利——提出的核心理据。社会财富的分配依据有一个历史的嬗变进程,而传统的分配依据与公平分享改革成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现行的分配格局是我国以往分配法律制度安排的结果,修正这种分配格局必须有正当的理据。惟有突破现有的思维模式,对分配依据进行法律限度的拓展,并以社会受益权的型构为契机,以权利的介涉为进路,才能建立起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肖顺武 《理论探索》2007,(1):113-115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对一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粮食安全一直倚重于政策。在加入WTO以及依法治国成为主流治国范式的今天,我们应注重粮食安全保障措施的路径依赖,借鉴美国和日本等国的有益经验,主要依靠法律制度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肖顺武 《现代法学》2013,35(1):99-108
政府干预的边界止于何处,学术界众说纷纭。基于消费者选择权对政府干预边界进行的解释是一个新的学术尝试。消费者的选择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完全选择权、限制性选择权和无选择权。消费者选择权的实现程度是政府干预权力边界的表征。消费者具有完全的选择权意味着政府应远离微观市场,消费者具有限制性的选择权意味着政府的监管以及反行政垄断的任务,而在消费者无选择权的情况下,政府干预就没有边界。保障消费者在出租车市场中的选择权,一方面要培育新的竞争主体,另一方面要多用法律工具和信息工具,慎用经济工具和行政工具。  相似文献   
18.
19.
肖顺武 《求索》2007,(5):96-98
健康是个人享受生活的其他方面所需的基本前提,而医疗卫生就是一个与健康有着最密切联系的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语境下,建构农村医疗改革成果分享的法律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国目前的农村医疗系统是以合作医疗为主心骨的,但这一制度安排在目标定位、对贫困群体的医疗保障以及自身的组织上存在着弊端。构建农村医疗改革发展成果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要强化政府在农村医疗资源公平分享中的责任;二是要以基本医疗保障为农村医改的基点;三是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以提升医疗资源的配给效率;四是要厘定合作医疗主体间的关系;五是要架构农村的公共卫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国外学术界有关公共利益的研究分为两派:一派是肯定公共利益的观点,也是主流的观点;一派是否定公共利益的观点。具体而言,肯定公共利益的观点主要如下:一是认为公共利益是限制权利的依据;二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经济利益;三是认为公共利益就是共同利益;四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行政政策目标;五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价值;六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工具性利益;七是认为公共利益是一种"自动"实现的利益;八是认为公共利益是少数人的利益;九是认为公共利益是民主的终点;十是认为公共利益是无法认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