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66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通过对醉驾案件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醉驾人员构成、发生时间以及心理等。方法收集97例杭州市某城区2011年5月1日—2012年4月30日醉驾入刑实施一周年的案件,从醉驾易发时间、驾驶人年龄、性别、职业特性、户籍所在地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97例醉驾案例中,26~40岁、外地户籍、非职业驾驶员的男性为多,22:00至次日5:00易发生醉驾。结论醉驾与时间、年龄、性别、职业等具有一定相关性,醉驾驾驶员多存在侥幸、图方便、逞强、好面子心理。  相似文献   
52.
土地征用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征地过程中引发的失地农民与政府、开发商(或用地单位)的矛盾与纠纷,日益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因而应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健全土地征用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征地行为以改善农民的不利处境,保证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53.
论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揭示犯罪心理符合心理学原理。犯罪心理痕迹概念的引入 ,丰富了侦查科学的内涵 ,使现场勘查所涉及的客体更加丰满 ,也为侦查人员揭露、证实犯罪增添了重要依据。利用犯罪心理痕迹可以扩大犯罪信息来源 ,有利于识别犯罪伪装 ,可以促进物质痕迹和意识痕迹的收集 ,提升物质痕迹与意识痕迹的利用价值 ,犯罪心理痕迹还是分析研究犯罪分子心理活动、现场情境和案情的重要依据。犯罪心理痕迹的收集 ,通常是在收集整理犯罪各种痕迹的基础上 ,对各种痕迹、各种现象状态以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察、分析、记录而实现。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 ,是逆向地从犯罪人行为活动所遗留的心理痕迹入手分析案情、刻画罪犯、追溯犯罪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54.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信息与知识的载体,是各类科技文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有机整体。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顺利进入国际重要科技情报检索系统,促进科技期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传递,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功能和作用,我国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推行期刊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技期刊的编者和作者只有认真遵循这些标准和规范,才能使科技期刊真正起到“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科技信息的作用。曾有作者按机构检索查询《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中某一单位发表的论文情况,查得的发表篇数与实际了解的数量…  相似文献   
55.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这些现象和状态包括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侵犯客体的准确性、特殊性;现场变化情况,现场变化特点;被害人的创伤程度、创伤特点;现场痕迹物品,痕迹与痕迹、物品与物品、痕迹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作案时间、空间的选择;作案的知识、经验、技术特征;作案的工具、手段、方式等一切与犯罪行为活动有关的能反映犯罪人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的因素。犯罪心理痕迹它以一种抽象的、潜在的形式存在于物质痕迹、意识痕迹及各种现象、态势、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56.
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和谐“一直作为我们民族的主流思想贯穿始终。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它是我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线;“人际和谐”思想,提倡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宽和处世,创造“人和”的社会环境;“邻邦和谐”思想,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和平共处、亲密友好;“以人为本”思想,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人为万物之灵,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57.
浙江省嘉兴市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近年来,嘉兴市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要求,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多维视角谋划党建工作,努力提高新时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嘉兴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这一鲜活经验,对贵州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8.
在剖析发展质量评估机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阐述构建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估机制的原则,努力探索考核大学生党员质量的效力,从自我评估与同志互评、院系党组织发展性评估、评估协会质量审核等三个方面构建"三级质量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59.
爽爽的贵阳要发展爽爽的公交 1月18日下午,出席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参加贵阳代表团审议。  相似文献   
60.
丛红云 《工会论坛》2009,15(4):155-156
我国《行政许可法》第70条的条文中出现了行政许可的注销、行政许可的撤回、行政许可的撤销、行政许可的吊销的概念。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彼此之间有何区别?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并进一步明确行政许可注销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