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傅伯言,赵兴良,汪寿祥,巩小军维护中央权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是我们党最重要的政治纪律,也是一个地方的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基本保证。江西这些年的实践自发展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同时也给我们以重大...  相似文献   
42.
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见解,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这一观点,已越来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的<手稿>与<提纲>之间的关系问题长期未受到重视和解决.但比较这两篇著作可以发现,<提纲>的基本观点首先在<手稿>中得到了研究和锻炼,是对<手稿>以来思想的汇集和提炼;马克思在<手稿>中既高度评价了费尔巴哈,也对他直接间接地进行了批评;产生这种矛盾关系的原因,归结起来是马克思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他与费尔巴哈之间实际存在的对立.因此,把<手稿>看作<提纲>的思想基础是恰当的,它可以使我们理顺<手稿>与<提纲>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为积极挖掘和利用<手稿>的思想资源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就其主要方面说,似可概括为:一是以解放思想为本质要求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和认识论;二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三是以矛盾和谐为重点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45.
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科学的发展理论,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不仅深入探讨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通过回答科学发展问题,进一步深刻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6.
赵兴良 《求实》2006,(12):6-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重大战略思想,也是重大理论创新.从理论创新的作用看,新的理论一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带来观念的变革,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说,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创新十分重要.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观念上.  相似文献   
4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83年以来,党校在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就哲学方面说,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改过去唱“折子戏”为系统  相似文献   
48.
新技术革命是目前各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十分关注的将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资产阶级学者、美国著名社会预测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这本被西方舆论界认为是“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的著作中宣称:“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①这就是说,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个新社会;这个新社会是信息社会。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关系问题。对此,我认为有必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49.
赵兴良 《求实》2006,1(10):27-30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坚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思想。因此,坚持把科学发展观看作指导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逻辑,就其主要方面说:一是确立了以解放思想为本质要求的党的思想路线,这是其形成发展的思想前提;二是确立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的根本任务,这是其形成发展的社会基础;三是坚持了理论成果之间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这是其形成发展的内部动力。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探讨,可大致说明这个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根据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