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基层民主协商的基础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基层民主协商的法律制度体系基本确立,基层民主协商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协商的内容逐步充实,协商形式逐步丰富。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协商环境还不够理想,群众参与能力不足,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等。推进广西基层民主协商需要从健全民主协商制度,增强基层群众民主协商理念,提高群众参与能力素质和创新基层群众协商实践入手。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既是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方式、凝心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途径。统一战线在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独特优势。健全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应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参与国家治理的工作机制,推动统一战线的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13.
韩国的公务员制度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它在韩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韩国自身的历史来看,它的公务员制度可以追溯到朝鲜王朝时期,基于儒家文化而建立起来的封建吏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原始形式.日占时期的殖民统治,在低层行政管理人员技术化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韩国独立后,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军人统治时期,美国对韩国军人的训练被引入到行政管理中来,对于韩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韩国公务员制度打上了精英化的印记.韩国公务员制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严格考试录用制度,这也是它的合法性基础.由于韩国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所以它的公务员制 度基本上不存在严重的代表性问题,虽然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代表性不足的问题.韩国的公务员制度在政治中立方面做得较好,这是与它的录用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在韩国公务员制度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历经改革的尝试,但是,由于体制层面的改革无法到位,所以这种改革总是不能令人满意,但它毕竟正在朝着民主化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统一战线工作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统一战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舞台,要通过履行联谊交友、解决问题、参政议政等职能,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为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新行政典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行政理论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典范(范式)。文章提出,21世纪新行政典范是立足于混洗理论的“非线性体制”的研究。它需要在对牛顿“线性体制”研究的科学传统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新的行政典范将为行政改革提示出新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海外中华文化始终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正是联结海外华人华侨的精神纽带,是开展海外统战工作的思想基础,应进一步增强海外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同心县原审计局局长杨百兴生前居官不贪图享受,执法不徇情。在他去世的周年忌日,我们来到同心县为这位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无私奉献的"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审计工作者"扫墓。伫立在他的坟前,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又涌上心头。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统一战线工作就必须坚持发展观,创新统一战线理论;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统一战线凝聚力;坚持全面协调,建设和谐统一战线;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战线,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法宝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人参政是居住国赋予其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各国都掀起了一股海外华人“参政热”。分析这股热潮后面的主客观因素,并对海外华人参政的未来进行展望,以利于海外华人更有效地参政。  相似文献   
20.
斯日古楞  金荣 《前沿》2004,(2):104-105
主体性问题是教学论研究的一个突破口 ,而“双主体论”的提出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本文试着以教学的根本是人为双主体论的前提 ,进一步从李贝尔的“我———你”师生关系分析论证了双主体论 ,然后阐述教师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及其次主体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