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8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台湾社会的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台湾当局极力推行"去中国化"的政策,制造新的历史记忆,极力歪曲真实的历史,企图割断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为建构台湾的所谓"国族认同"、分裂祖国的政治目的效力。本文应用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的相关理论,结合台湾的实际,研究台湾当局制造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的过程、手段、目的及其对建构群体认同的影响,指出台湾社会现有的历史记忆与群体认同是可以改变的、必须改变的,而重构历史记忆与扩大群体认同是有利于两岸人民的一种选择。"双重认同"的观点是可取的,应当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成为两岸共同重构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2.
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必须深入、准确地了解两岸文化的现状,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实效。目前大陆方面谈论两岸文化的共同性较多,谈论差异性较少,两岸文化是否存在本质的差异,还没有明确的结论。通过查阅学术界对两岸文化差异的各种说法,说明多数人认定两岸文化没有本质的差异。本文从两岸社会性质、社会制度的差异出发,运用文化社会学的"文化突变"概念,论证两岸文化存在本质差异并探讨其原因,进而从当前大陆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分别说明两岸文化本质差异的具体表现。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开展两岸文化交流必须重视解决的三个问题:对两岸文化异同的评估、文化交流的目的、对两岸文化差异的态度,并针对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3.
1945年以来的集体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复杂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5年以来,生活在台湾的民众基本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本省人”,一是外省人,他们由于经历不同,同样在“中华民国”统治下,却存在不同的感受。本文以详细的资料描绘和分析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对民众心态的不同影响,希望对于大陆同胞了解台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4.
当前两岸关系究竟是敌对的还是非敌对的?如说是敌对的,两岸交往却十分热络,同胞情谊,互相通婚,双方握手干杯.这将如何解释?如说是非敌对的,为什么“三不”政策还不能放弃、“三通”还不能实现?可见两岸关系的性质问题还值得加以探讨.明确了性质以后,两岸相处的原则就比较清楚了.从敌对到非敌对的过渡  相似文献   
25.
一、思想基础:改革开放初期,中共中央就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从“叶九条”、“邓六条”、“江八点”,直至2005年3月4日胡总书记对两岸关系发表的重要意见(“胡四点”),都贯穿了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思想和诚意,体现了对台方针的一贯性、延续性以及在新形势下的创新与发展。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提出、形成和发展出来的。  相似文献   
26.
最近,新党有人提出“一中两国”的主张,也有人加以反对.主张者认为“唯有这项政策才能化解两岸现有僵局”,并强调这是“新党中国政策的主流意见”,是“新党自创党以来的中国政策”;反对者则认为任何”两个中国”“两个主权”的说法,都是不合宜、不成熟的,“一中两国”就等于台独,将让新党面临崩溃.这里涉及新党的国家认同问题.所谓国家认同,是属于主观信仰的范畴,是一种政治主张或立场,它指的是公民对其所自我归属的政治共同体的主动的认同,一通过凝聚感情和政治意志的表达,愿为爱护和维护这个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那么,新党的国家认同究竟怎样?有必要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27.
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的学术研究,经过两岸学术界几十年的努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已经打下坚实的基础,组建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台湾学”的条件趋于成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理论体系建构和组织体系建制方面做出许多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厦大方案”。希望两岸学术界继续努力,为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8.
陈孔立 《两岸关系》2002,(11):15-17
自从1991年10月13日民进党通过“台独党纲”以后,就等于向世人宣告自己是一个“台独”党。后来的实践证明,“台独党纲”并没有给民进党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地,却引起台湾民众的很大疑虑和恐惧,对于他们  相似文献   
29.
台湾政治生态的变化选后,台湾政局出现了“变”与“不变”的情况。所谓“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朝小野大从“中央”扩大到地方。本来在“立法院”,泛蓝过半,现在虽然有4位泛蓝“立委”当选县市长,但仍勉强保持过半的态  相似文献   
30.
不久前,我参加了中国 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 究中心组织的访问团。到达台北时,正好遇上《福尔摩沙特展》,我之所以要求参观,是因为这是了解台湾方面对台湾史最新解读的难得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