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法律   14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务行为 ,指公务人员根据法律行使职权或履行职责的行为。既包括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所实施的行为 ,也包括基于上级的职务命令所实施的行为。本文针对学术界对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化的根据和标准进行评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化标准 ,应具备命令来源的特定性、命令形式合法性、执行主体合法性、主观善意、执行行为客观合法以及目的与手段的相应性等六个方面的要件。  相似文献   
22.
高铭暄  王秀梅 《法学家》2002,(4):126-128
一、前言2002年4月21日,由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主办并由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深圳市法官协会承办的“国际刑法问题研讨会”在深圳市召开。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孙在雍先生主持开幕式,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深圳市法官协会会长邓基联先生暨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王顺生先生致开幕词,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高铭暄教授代表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致词。高铭暄教授在致词……  相似文献   
23.
本刊编辑部于十一月十三日邀请首都法学界一部分人士聚会,就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开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本刊主编于浩成主持。发言的有李光灿、刘云峰、柳石、周道鸾、谢飞、李步云、曹海波。书面发言的有高铭暄、陈守一、谢邦宇、王岷灿、张希坡、肖永清、关怀、时伟超、董成美。现将大家的发言摘要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24.
犯罪未遂是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未完成的犯罪的一种形态,也是刑法学中十分重要而复杂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未遂问题的研究逐渐有所重视,也有不少进展,但总的说还不够系统、全面和深入,有分量的专论还比较少,专著尚付阙如。  相似文献   
25.
<正> 1987年,我国刑法学研究成果丰硕。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公开和内部发表的刑法论文、文章及译文近1100篇,公开出版和内部铅印发行的刑法书籍有50余本,其中以中国刑法学方面的研究最为繁荣。 1987年,我国刑法学研究进展较为明显,主要是下述的一些问题。 (一)刑法的调整对象和刑法学的研究对象。(1)关于刑法的调整对象,有的论文对近年来我国刑法理论中的几种观点都进行了商榷,认为不承认刑法有其独立的调整对象的观点,否定了以调整社会关系的不同来划分法律部门的基本原理;以罪刑关系为  相似文献   
26.
科技人员业余兼职活动中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涉及的范围较广泛,情况也比较复杂,仅从罪名上看,就可能涉及到受贿罪、贪污罪、泄露国家秘密罪、玩忽职守罪、盗窃罪、诈骗罪、投机倒把罪,等等。在此,我们并不准备就范围如此广泛的每个具体的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仅想就当前科技人员兼职活动中较多发常见的、容易混淆的受贿罪、贪污罪与非罪的界限中的主要问题,作些分析和说明,以供司法实践中认定,处理这两类案件时参考。 (一)科技人员兼职活动中受贿犯罪与非罪的界限 1.严格区分职务技术成果与非职务技术成果,正确认定科技人员在兼职活动中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依据受贿罪犯罪构成的要求,行为人客观上必须  相似文献   
27.
1999年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1999年刑法学研究概况 世纪之交的中国刑法学研究经过50年的风雨历程,已逐渐成熟。回首1999年一年来的刑法学研究,总结其功过,反思其得失,无疑有利于把握时机,进一步开拓新世纪的中国刑法学研究。纵观1999年的刑法学研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其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8.
刑法上所说的错误,作为行为人主观认识与客观现实不相符合的一种特殊情况, 对于犯罪故意的成立及其刑事责任有着重大的影响。有些错误,可能并不阻却行为人的犯罪故意和行为的违法性,因而不影响刑事责任的承担,有些错误,则可能阻却故意而形成过失,从而影响到刑事责任程度的重轻;还有些错误,则可能直接关系到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罪过(包括故意和过失),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乃至行为人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而错误  相似文献   
29.
死刑替代措施就是在不适用死刑的情况下应该采取的、用来代替死刑的刑罚方法。死刑替代措施应以现行刑罚体系为基础.以废除或限制死刑实际适用为前提进行考察.选择能够直接担当“最严厉”法定刑角色.保持足够的威慑力的刑种。死缓不是刑罚种类意义上的死刑替代措施:不得假释的终身监禁不符合“人总是可以改造的”的基本理念:无期徒刑是中国刑罚体系中仅次于死刑的刑种.蕴含有较强的威慑力.通过适当改良。能够产生足够的类似于死刑的威慑力。由于死刑制度的反人权性和反价值性.从应然层而看.死刑应当被替代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其重要性也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30.
论国家政治决策与刑法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政治决策和刑法的变革问题是一个既关涉政治,又关涉法律,特别是刑法的问题;是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问题。深入考察国家政治决策和刑法变革关系发展的历史,认真分析现实中两者关系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两者关系发展之趋势,以求裨益于我国政治之发展和刑法的进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