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政府职能转变路径及其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政府职能转变经历由代替市场发展产业到扶持市场发展产业再到引导市场发展产业的路径,该路径主要通过动力转换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和平衡协调机制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由于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成,导致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政府方面存在行政化阻滞和主观化风险的挑战、在市场方面存在自发性困境和垄断化风险的挑战、在社会组织方面存在主体性缺失和边缘化风险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必须建立并实施"政府宏观引导、企业创新发展与社会自主配合"的多元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22.
本文提出了各国在利用和保护国际水域中应遵循的四大原则,即公平合理利用原则、不造成重大损害原则、受益补偿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并结合有关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司法判例对各原则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原则对我国利用和保护国内水域资源的一些启示,特别是对新<水法>如何贯彻这些原则以实现国内水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作了较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3.
论资源社会性理念及其立法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资源供需矛盾紧张,不合理利用资源的现象十分严重。资源社会性是指资源为全社会共同享有,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增进全社会成员的福利,任何人只有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义务,而没有浪费资源的权利。资源社会性客观存在,其合理性和正当性通过资源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运动变化、资源问题的产生及影响等方面得到证成。资源社会性使得占有、享用资源成为一项基本人权,并对与资源有关的私权和公权力构成一定的限制。资源的社会性理念要求转变现行立法理念,并对解决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企业的社会责任、资源的垄断以及代际公平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
跨界核损害责任是指核装置国发生核事件对其他国家或在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现有的国际立法中关于"核损害责任"和"跨界损害责任"已有相关规定,但在解决"跨界核损害责任"承担时却存在诸多问题,如跨界损害认定困难、信息通报不力、跨界维权诉讼搁置等。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跨界核损害的责任追究制度、赔偿规则和诉讼程序,不断增强国际立法的可操作性、适用性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25.
完善我国现行环境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锡生  林琦 《世纪桥》2007,(4):36-37
本文浅析了现行环境法的制度缺陷,对现行环境法的体系及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和环境管理体制的不足进行料了探讨,试图通过提高立法权力位阶,合理分配行政权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实行经济刺激,环境影响评价及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等制度进行完善,并有效界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范围,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26.
我国水污染防治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们的盲目建设、过度开发以及人口的急速增长,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问题日益凸现,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一形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立法沿革、现状及其缺陷,提出了完善水污染防治立法的建议,试图从法律角度规范对水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27.
我国环境行政权与公民环境权的合理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锡生  黄猛 《现代法学》2003,25(5):111-113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需要符合市场机制的环境法,以合理地配置权力和权利。长期以来,人们对环境行政权和公民环境权的关系混淆不清,导致了环境行政权与公民环境权的错位。本文探讨了环境行政权与公民环境权的缘起及我国的立法现状,分析了两者的错位现象和原因,并对两者的重新定位和错位的消解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8.
从法益分析的角度,结合环境立法发展的新趋势来判断,中国环境法律体系是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涵盖了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生态保护法、资源循环利用法、能源与节能减排法、防灾减灾法、环境损害责任法等七大亚法律部门,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所构成的体系。环境法在中国已发展成为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法律部门,但同时存在法律体系不够协调与周延、部分法律规范互相割裂和冲突等问题。建立内在协调统一、和谐自洽的环境法律体系,需要从根本上改造现行环境基本法,整合、理顺法律体系内部各单行法的关系,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29.
利益视角下的生态补偿立 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0.
我国多条河流与周边国家共享,共享河流的“公地”属性显而易见。水资源的质、量稀缺要求,开发利用共享河流必须协调、平衡各国利益。从国际视角看,南水北调“大西线”建设,对跨界水资源利用、流域生态环境等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大西线”调水应坚持国家主权、不造成重大损害、受益者补偿等原则,通过平等协商、科学规划、务实合作,协调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区域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