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1篇
法律   156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修改后的刑诉法确立了类似“控辩式”的新的庭审方式。然而对庭审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法律却未作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亦无经验可循,基于此,本文作者对庭审中的几个操作性问题,如对法律规定“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理解、举证顺序与庭审调查的安排、庭审阶段、证人出庭。对人证的调查方式、书面证言作为庭审证据的条件和要求。撤诉和变更指控以及证据移送和庭审记录等,结合我国目前的司法实际状况,并参考国外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2.
诉讼机制的冲突与协调──评刑诉法修改的学者建议稿龙宗智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陈光中教授组织中国政法大学的一批专家、学者草拟的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已经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一书也已出版问世。拜读此稿及其论证,十分敬服学者们严...  相似文献   
163.
突袭性裁判未让当事人充分利用程序法所提供的攻击和防御的机会,同时违反法院诉讼关照及释明义务,打破合理预期。禁止此种裁判,源于“诉讼主义”原理及由此产生的程序正当性要求,也是维系法的可预期性与裁判公信力的需要。刑事诉讼的特殊性,使禁止突袭性裁判面临一些特殊的情况和困难。德、日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法律观点变更”及“起诉书的变更”的规定具有借鉴价值。我国刑事诉讼禁止突袭性裁判的历史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但目前在犯罪事实增量、量刑情节及法律适用、认罪认罚和二审案件,以及改变证据构造上,仍存在突袭裁判。防止突袭裁判,应当明确若干法律界限,在增强程序正当意识的基础上,加强诉讼释明,确认突袭性裁判违法性,完善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64.
正公诉变更包括撤回起诉、更正(变更)起诉和追加、补充起诉。公诉变更制度的合理设置以及变更权的正当行使,无论对国家刑罚权的实现,还是对被告人的命运,都发生重要影响。公诉变更,以公诉的客观性和效率性为正当性依据。现行公诉变更制度在制度构建上还存在以下:一是立法规范不足,法律基础欠缺。二是"两高"司法解释衔接与协调仍待解决。三是有关规定不完善,包括:法院对撤回起诉进行司法审  相似文献   
165.
刑事诉讼法修改如何调整证据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宗智  苏云 《现代法学》2011,(6):116-122
证据概念以材料说代替事实说欠妥,可以考虑三种处理方式,倾向于删去关于证据定义的规定。证据分类应注意笔录证据规定的周延性,不应仅限于列举的几种,还应包含其他侦查行为笔录及审判笔录。证据排除规则,应当根据实践需要进一步明确排除范围,尤其对"等"字应作适当界定,防止过于宽泛无法把握。直接言辞证据规则,不仅需要规定证人出庭义务及保障措施,更应当限制书面证词的使用。就行政机关所取证据的司法运用,应当明确限制行政执法机关所取言词证据用于司法。有必要规定证据裁判原则;必须遵守质证原则,反对脱离庭审秘密核实证据。  相似文献   
166.
论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体现了诉讼经济原则,有利于形成案件审理方式繁简配置的合理结构,而且具备法理上和实践中的可行性。在审理模式上简易审应当程序化,同时允许局部简易审。简易审适用于被告人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适用时应当符合相应条件。实施时应调整和加强庭前程序,简化质证、辩论程序、简化判决书,同时应注意法制原则及被告人权利保障原则对简易审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7.
诱惑侦查合法性问题探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诱惑侦查,是指刑事侦查人员以实施某种行为有利可图为诱饵,暗示或诱使侦查对象暴露其犯罪意图并实施犯罪行为,待犯罪行为实施时或结果发生后,拘捕被诱惑者。近年来,我国刑事侦查中使用诱惑侦查手段日益增多,尤其是在侦查毒品、伪造货币等所谓“无被害人的犯罪”中,由此而产生的合法性界限以及侦查对象刑事责任的判定问题十分突出。本文结合刑诉法学关于诱惑侦查的一般法理,对我国刑事诉讼中诱惑侦查的合法性问题作一简析。一、诱惑侦查的法律许容性诱惑侦查,又称警察圈套、侦查陷井,顾名思义,这种侦查手段的特点一是使用诈术,即…  相似文献   
168.
合规不起诉制度针对涉案企业而非个人,但我国改革实践以“双放过”为基本模式,且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要对象,并在基层检察机关适用。以制度设置的目的、对象、适用程序等为约束条件,合规不起诉应选择谦抑模式。以“合规责任论”重构单位犯罪归责机制,理论上尚未充分证立,实践中难以全面适应我国单位犯罪判定的司法需求,且与单位民事责任判定标准不协调,有损法律责任统一性原则。在单位与个人同进退的背景下,合规整改对出罪及轻罚的影响力有限,对合规整改、监督措施的有效性以及主导机关的能力应谨慎评估。可于相对不起诉框架内适用合规不起诉,且修法扩大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发展涉案企业合规建设的多元化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9.
近年来的检察学研究成果突出,回应了理论挑战,适应了实践需求,完善了理论体系。但其存在研究深度不够,以及部门性较强、公允性不足两大问题。中国检察制度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检察理论研究面临新的课题。为了保持理论的公允性与说服力,检察学研究应当确立系统思维,坚持谦抑原则;应当超越角色局限,不忘"客观义务;"应当养成理性思维,尊重司法规律;应当注意分寸把握,恪守真理界限。同时,检察学研究应实现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的双向拓展与改进,应当拓宽视野形成有深度、更大气的检察理论。  相似文献   
170.
技术性证据专门审查意见具有技术性、派生性、核查性和职权性特点,现行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尚未确认其证据能力。技术审查意见具有解释性证明力、佐证性证明力和实质性证明力,其证据能力能够从相关性理论获得根本证成,能从《刑诉法解释》第100条得到规范支撑,亦有系列裁判包括重大案件裁判支持,具有实践许容性。审查意见的派生性和可能具有的“当事人性”,均不足以否定其证据能力。确认其证据能力,有助于建构证据支持体系,契合技术审查工作的发展方向。法官履行查证责任而非证明责任,且为防止“自审自鉴”的类似不当,区别于检察机关技术审查意见,法院自身的技术审核意见应坚持其内部性,仅用于辅助心证。技术审查意见如用作证据,需要满足相关性、必要性、专业规范性以及程序要件,可以区分不同情形作为主要证据或辅助证据使用,且注意把握不同审查方法对证明作用的影响。应完善相关证据规则,为技术审查意见的司法适用提供依据和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