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自村民自治制度产生并由国家自上而下推行以来 ,乡 (镇 )基层政府对乡村社会的政治管理能力与乡村社会依据《村组法》而生成的自我管理能力之间形成一对矛盾。在此背景下 ,基层政府为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管理 ,体制外社会动员模式便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农村派系成长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经济发展和制度安排已构成村庄派系演变的基础.在中国沿海和内地富裕村庄中,一方面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宗族、地缘和业缘派系正在嬗变为具有利益和传统文化双重性质的现代传统派系,另一方面村庄经济发展促使经济精英的产生,他们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本和强大的动员力而发展为现代利益派系,并与现代传统派系进行利益博弈,以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一变化已对村庄治理结构产生了影响.本文主要对村庄派系特别是现代利益派系的演变机制和路径进行分析,并对村级民主治理中利益派系成长的价值、边缘化与农村社会分层、人际关系理性化与道德重构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村庄精英利益博弈与权力结构的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庄出现了体制内和体制外、强势和边缘精英的复杂结构形式。这些精英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目标,在村庄活动中表现出不同的利益行为,从而形成了若干利益博弈模式,形成村庄权力结构稳定与不稳定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村庄资源是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内在动力来源和竞选者实现利益的基础,也是贿选蔓延的终极源头和激励因子。村庄资源可以分为村庄物质资源、权力资源、社会关系和脸面资源。在这些资源中,村庄物质资源是消费性有形资源,社会关系和脸面资源是无形的精神资源,而权力资源是工具性资源,即贿选者通过贿选投入获取村庄权力,然后通权力的运作可以实现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所以要从源头上铲除贿选行为,就必须强化村级管理制度的系统建构和民主管理监督体系建设,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村庄典章建设。  相似文献   
15.
批准号:09BZZ0055本课题认为贿选是在法律制度、村级集体资源、村庄派系组织、文化网络和选民素质等多元要素所构成的结构体系中生存和蔓延的。其中,村级集体资源、村庄派系、文化网络和选民素质等是支持要我校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简介 《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问题研究》(在研)@吴思红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制度下的乡村关系与农村社会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村民自治制度产生并由国家自上而下推行以来,乡(镇)基层政府对乡村社会的政治管理能力与乡村社会依据<村组法>而生成的自我管理能力之间形成一对矛盾.在此背景下,基层政府为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管理,体制外社会动员模式便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国外城市民主治理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政府分权的一种管理方式。在城市民主治理中公众参与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公众参与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参与主体的素质、公民文化与法律制度等条件,而且取决于参与的渠道和方式,所以西方国家的城市政府不断创造条件,积极有序地推动公众参与的发展,使其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的管理体系,这对我国城市公共管理体制创新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村庄派系与贿选行为——以H村村委会选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委员会选举中的贿选行为是村庄派系利益博弈的产物,村庄派系既是贿选的始作俑者又是贿选的操纵主体。派系核心精英或竞选者通过组织竞选“班子”和成员分工、秘密调查和确定贿选对象、选择贿选方式和宣传动员、实施贿选和投票监控等一系列环节来完成贿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利用相关法律制度某些漏洞和村庄文化网络关系来规避法律制度的调整和约束。所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强化农村民主素质教育是治理贿选行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跨部门协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重大。政府作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负责主体,必须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矛盾。这意味着政府必须在协同和整合上对社会诉求作出更统一和快捷的反应。杭州市上城区对联动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基于整体性政府的理论,此基层试验的设计和建构逻辑、效用及问题所在,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基层政权控制力弱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基层政权控制力弱化问题分析吴思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及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开始从人民公社到向“乡政村治”体制转变,在这一体制的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力弱化,已经引发了许多矛盾和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